浅谈化学教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美合日古丽·伊斯马伊力
[导读] 在化学教改这一背景下,化学教师怎样才能花费较少的人力来优化化学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方面获得更多,在自身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呢?这些都需要从各方面对化学教育进行优化。
        美合日古丽·伊斯马伊力
        新疆省鄯善县辟展镇库尔干学校   838200
        在化学教改这一背景下,化学教师怎样才能花费较少的人力来优化化学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方面获得更多,在自身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呢?这些都需要从各方面对化学教育进行优化。  
        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要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
        二、重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重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化学方面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高、低、强、软之分,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教师施教要因人而异。在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个性化发展。针对化学学习内容在深度上进行层次划分,授课时用不同的化学材料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于化学课堂上教学的成功,并不是指统一全部接受知识,完成化学教育既定的要求,而是单纯的学生在化学方面有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这就需要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理解,对于语言的交流要有知识、思想、情感和体验等多个方面和层次,让他们之间互动,更好的体现个性的灵动,达到互教互学的境界。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要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对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创设怎样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快速地吸收所学知识,是每个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化学是实验、观察和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还是一些概念的形成、化学上的重大发现,大多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结果。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情境创设是将化学制作成情境小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视频中的信息进行交流,形成正确的结论。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使学生徜徉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习科学家为化学发展而献身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科学家孜孜以求、忘我研究的科学精神所感染。化学中涉及很多科学家,他们能有所成就,建功立业,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是经历了重重磨难而终不放弃,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为后世所敬仰。化学呈现了很多新物质的发现过程,循着前人的足迹,我们参与探究,积极动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运用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有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得到严格的训练,需要教师语言规范和准确,这样学风就能一丝不苟。于此相反,老师要是模棱两可的讲课和似是而非的进行实验结论,学生自然会听的云里雾里,找不到东南西北,所以教师必须用字斟句酌和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和幽默感在教学语言上也缺少不了。正确综合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要素,可使语言和谐悦耳动听。深入浅出,创造语言情绪,学生把听课当作一种美的享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有所得,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与探究活动,多媒体是一种图文并茂,身形兼备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有效补充课本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
        六、合理设计板书,体现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表现在板书上。老师讲课的程序和内容需要依靠好的板书来进行,这样知识就能系统化和条理化。对于讲课的重难点和关键内容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最合适的板书设计,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重难点设计,要清楚的列出提纲和图表,字迹要工整和规范。
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设自主探究化学知识。
        根据以往的化学教学形式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比较压抑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化学教师需要做的是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状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改变学生固化的化学学习思维,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遨游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在满足他们个体需求的同时,增强其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化学实验的任务和目标确定下来,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相互商讨实验开展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内就拥有了自由的言论发表空间,还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意识的有效推动力量,能促进他们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八、正视实验成败,塑造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也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亚于魔术,因此,教师必须要借鉴实验,这一教学工具,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实验失败也会发生,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失败原因,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再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也能够让他们避免出现实验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九、构建生活化课堂,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
        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比较新奇,能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基础,也是强化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我们化学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找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将生活化元素运用到课堂讲解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与现象的认识,从内在情感驱动力的角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总之,化学教师应用更有前瞻性的眼光,通过彰显化学学科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设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空间,构建生活化课堂,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在增强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自身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所在, 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要充分利用40分钟却是不容易的, 首先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 对教材相当熟悉, 对每堂课做到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的仗, 把握好大纲和教材的难度, 对每章节的难点、重点分析清楚,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并注意分散难点。如:记20种元素符号, 我给学生编写了顺口溜来帮助记忆。课前5分钟的检测,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写出来。课堂40分钟做到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 授课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余10分钟左右让学生练习, 完成本堂作业,  教师必须在此突出讲解本节课内容, 千万不可不入正题而大讲特讲, 同时还应注意切不可搞满堂灌。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鼓励, 少批评, 这是克服学生厌学心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多一份关心、关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