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张繁繁
[导读] 饲养活动已成为许多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饲养活动可以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张繁繁
        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幼儿园
        摘 要:饲养活动已成为许多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饲养活动可以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有效开展饲养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感受生命,还能让幼儿在直接接触动物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意识,体验基本的科学方法,感受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饲养;科学探究
        我们的自然角养了很多漂亮的小鱼。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喜欢围在鱼缸旁,观察小鱼,并兴高采烈地一起讨论着自己的发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饲养小鱼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饲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体验活动的探索乐趣。
一、激发兴趣 自主观察
        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探究的欲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在我们的饲养活动中,任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的事物或问题,都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和发现的契机。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或者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关注他们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的全过程,让饲养活动变成自主自愿高兴的事情。
        观察中的发现——小鱼可以生宝宝吗?
        游戏时恩恩小朋友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小鱼生宝宝了,好多鱼宝宝。”“小鱼也会生宝宝?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呢?”小朋友被他画的小鱼宝宝吸引住了。那小鱼是怎样生宝宝的呢?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都在热烈的讨论起来。于是我们在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科普绘本、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一起来寻找答案。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不断地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于是邀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进行探究。孩子的兴趣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们高兴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孩子们把自己和爸爸妈妈调查知道的鱼类的分类知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他们还一起制作了小鱼调查表来调查小鱼是如何繁殖的。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机会,激发幼儿多提问,多讨论。
        我们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搜集信息、探索实践、表征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的方法,并丰富其感性经验。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了解并学习到了小鱼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胎生三种类型。这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开动脑筋,探究问题。


        二、聚焦探索 初步探究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自主观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让他们亲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发现的乐趣。
        探索中的发现:小鱼死掉了?
        早上吃好了点心,小宝和几个小朋友都很快的跑到自然角去了,他们喜欢自然角的动植物。在观察的时候,萌萌说:“小鱼怎么一动也不动了,是生病了吗?”说完就去试着轻轻拍了一下小鱼的家,然后又观察了一会,发现小鱼还是没有反应,就说“小鱼好像死掉了。”茗茗说道:“应该是睡着了吧,你看它的尾巴还轻轻的摆着呢。”这时萌萌说她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科学节目,知道小鱼如果缺氧,也会这样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探究。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能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孩子们通过探究发现,饲养小鱼也是有技巧的,要选择合适的鱼缸,还要在喂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投食间隔,而且要经常换水,避免小鱼出现缺氧的情况。经常给小鱼晒晒太阳,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
三、大胆质疑 同伴协作
        与同伴合作交流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疑问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大胆质疑是幼儿学习探索知识的重要标志。幼儿在科学地探究过程中,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答案,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他们地想法和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从而我们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并能与同伴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讨论中的发现:小鱼打架了?
        区域游戏时,孩子们在观察小鱼,这时思思说:“老师这两条小鱼好像在打架!”昊烨说:“这两条小鱼肯定在抢吃的,所以才打架的吧。小鱼也会打架?于是孩子们一起开动脑筋来想一想小鱼为什么会打架呢?在探究过程中我不仅支持和鼓励幼儿,并支持他们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于是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选择自己喜欢地方式来进行探索。比如阅读绘本故事、观看科普视频、上网查阅资料等等形式,从中积极主动地开始寻找答案。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到6岁的幼儿能用一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探究中能与伙伴合作与交流。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通过孩子们的探索,我们了解到,这是小鱼的一种攻击性行为。任何动物,为了生存,就得取食和御敌。攻击和防御是一组相互依存的,为了伤害或吓退同种或异种个体就必须发动攻击行为。相反,为了减少自身被伤害,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它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经验。幼儿饲养活动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时间灵活,问题多样,能给幼儿更多观察和体验的机会。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饲养活动来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建构有意义的经验,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