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授高中生物理知识点的教师而言,要把握住“互联网+”教育教学机遇,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让高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对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从创设网络化教学情境、构建互联网任务驱动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演示三个方面重点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综上所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理教师在面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时,往往以黑板板书、实验演示、语言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较为常规的方式进行。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这种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可是却不符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形势。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良,善于应用互联网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使得高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
一、创设网络化教学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这些知识不仅抽象难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在物理知识点学习时,无法凭借肉眼就可以对其进行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微观的理论知识而言,更是更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少学生在看到这些知识后会产生抵触畏难的情绪。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作为物理教师,在面向高中生讲解物理理论知识时,可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可视化”手段为学生呈现微宏观的物理世界,帮助高中生降低物理学习难度,这对高中生物理学习效果强化、高效物理课堂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小铁球在受到外力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Flash动画,在视频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分析小铁球所受到的力有哪些,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再如:在“电流”、“电压”等概念的讲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察电流、电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电流形成的原因。通过这一系列网络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将抽象难懂、微观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理解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二、互联网任务驱动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活动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如果教师还应用口头语言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符合“互联网+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可构建互联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结合物理教学的难点及重点,向学生布置下达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等策略完成任务,以便更好的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以“电磁感应问题解决方法”为例,教师可通过班级微信群、校内网站等下达学习任务,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每组4-5人的合作探究小组,各小组成员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由这名学生担任小组组长。随后,各小组围绕教师在微信群、校内网站上所下达的学习任务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不理解或者讨论存在争议的地方可及时记录,由教师为其提供指导,帮助各小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各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一名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在肯定各小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并将最终的任务完成结果通过互联网反馈给学生。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演示,强化实验效果
实验是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点形成总结的前提条件,经得起实验的论证和推敲,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媒体具备信息量大、展现效果良好的特点。对于物理教师而言,在面向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可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画面,引导班级内学生跟随多媒体实验步骤的展示进行实验操作,这对物理实验效果强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牛顿第一定律”物理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木板、棉布等三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随后将其与斜面拼接在一起并调整高度。此时此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投影功能为学生展示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思考斜面调整同一高度的原因。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不同粗糙程度材料为变量,记录小车在其之上行驶的距离,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中,要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优化,巧妙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围绕教学难点及重点创设网络化教学情境,构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展示物理实验中的微观步骤,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难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实现物理教学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让高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绍迁.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多元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9):171-172.
[2]杨棋然,张冬波.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02):124.
[3]陈钟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