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美洁
巴马镇初级中学 广西巴马县 547500
摘要: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练习形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反思,在错误中提高数学能力,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中学生;中学数学教学;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前言: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处于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1、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将数学教学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充满了生趣。例如在巩固“绝对值”时,我先插入一个体育新闻视频,给学生看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总决赛的张继科和马龙在球场上比赛,用兵兵球桌做数轴,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来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对这节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张继科在数轴上的点是-20,马龙在数轴上的点是20,让学生思考:谁离兵兵球网架远?让学生自己得出-20和20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0个单位长度。这样通过播放体育视频的情境,学生在全情投入观看兵兵球比赛视频的过程中巩固绝对值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劳实。
2、适当选用诗句,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诗句的引用使学生理解到社会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得教学中引入诗句,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是:在课件中插入诗句:“太阳下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一半在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给出诗句让学生钻研诗句并根据诗句列出式子。激起学生对这节数学课的期待,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来会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捕捉生活信息,培养学习兴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学篮球积分的应用题时,刚好可以用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讲授,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CBA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如“2020的CBA常规赛中,易建联22投14中得28分,出了3个3分球全中外,还有两分球和罚球得分,则该球员中了几个两分球?”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4、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公式性质推导时,首先屏幕展示一个天平的画面,启发提问:如何用天平来推导等式的性质呢?使用多媒体的动画来推导等式的性质,接着我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性质的推导过程,还让学生自己说出等式的两个性质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全容于屏幕中,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学号数学的重要前提,对于数学题,有的学生提笔就写,加上数学题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题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想想按一般方法如何得出本道题的答案;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更加简单的方法得出结果。特别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才能提高,只有书写认真,学生在解答大题时才能清楚地看出步骤。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在数学中占的比例很重,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三、注重反思,在错误中提高数学知识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平时经常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有的学生针对“抄错题”制定出“轻声读”的方法;每次测验后都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反思改正错题,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老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 袁晓.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2).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 [J]. 孔佳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0).
[3]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分析 [J]. 林锦旺. 读写算.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