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科学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陈永婷
[导读] 通过把幼儿活动和Steam理念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能全面的看待问题。
        陈永婷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二幼儿园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
        摘要:通过把幼儿活动和Steam理念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能全面的看待问题。下文主要讲述在Steam这一理念下,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相应的策略与分析。
关键词:Steam理念;科学活动;幼儿阶段;分工与合作;策略方法
前言:
        Steam教学是把各个学科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理念。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新型的理念更具有综合性,在这一理念的开展下培养出的人才都是全能型的人才,这就为国家提高了培养全面人才的效率。
一、幼儿在合作中,进行目标的确认以及知识的整合
        Steam理念诞生后,被各个学科引用到教学中,目前阶段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单单是中学以及小学在使用了,Steam理念还逐渐的引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当中。这一理念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增加了各科知识的贯通点,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学习目的就是学习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有没有进行目标明确化,教学的目标是不是合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上课时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在活动中,只是一味的玩,老师要带领学生以活动为主要的载体,让每个学科进行知识整合,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如说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1],有一项活动是“陀螺”,在这一活动中,需要钉钉子,这就是一个技术活,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玩陀螺是最终结果的展现,在制作陀螺以及设计陀螺的环节中,体现出了艺术性。陀螺是一个具有民俗文化的活动,主要体现的是东方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在这个小小的游戏中,充分发挥出了Steam理念的优势,把各个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结合,这就充分的锻炼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对提高幼儿的各个机能也能产生有利的作用。
二、合作中,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Steam这一教学理念主要看重的是幼儿的实操能力,老师在展开活动时,要给幼儿提供好工具,比如:积木、纸管、纸砖块等,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个房子。幼儿也可以利用操场上的设备,来展开“花园”的构建。老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小组,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从小组内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活动的构建。老师用过观察发现,学生们在小组内都有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把箩筐上展开纸管的建筑;有的选用操场上的轮胎进行辅助的;有的学生把纸管和易拉罐进行组合的;有的学生借助滑梯来开展活动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在这样的活动环节中[2],学生们把自己多学到的各科知识运用到活动当中,这一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于全面知识的掌握与分析。


三、合作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阶段家长以及老师为了能够达到预期中的目标,他们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步骤进行帮助,有的家长甚至完全替幼儿完成,这一过程就让幼儿失去了在实践活动中的思考与参与。Steam理念最经典的部分就是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进行分析后,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样自主型的探索模式,就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很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老师要确保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找到问题,并且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以研究,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说在进行“影子”这一活动时,老师带领幼儿在探索的环节中,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并且让幼儿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影子。这一环节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思考最后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问题情景模式的目的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展开有目的性的情景模式,让幼儿发现问题,并且让幼儿增加对于探索答案的欲望。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开展课程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来增加学生对于天探索知识的欲望,以此来顺利的开展科学活动。比如在进行分类以及统计这一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情景模式:比如森林里的小动物超市要开业了,但是超市里还乱的很,一些物品没有按照分类摆放,这就让小羊老板有些着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羊老板把这些物品摆放整齐吗?幼儿都回答愿意,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顺利开展下面的活动了,老师可以先让幼儿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物品的摆放,每个区都有一个管理员,让幼儿从仓库里拿出属于自己区域的物品来,并且把这些进行分类摆放,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自己摆放的物品进行统计。在这期间,老师可以选用纸片当做是物品,比如超市里的水果以及零食,让学生对其进行摆放。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进行物品的摆放,有的学生进行摆放物品的统计,通过分工明确的方式来构建小组的合作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对于活动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3],在和其他幼儿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有了更多探索的欲望。
五、让幼儿提升合作的意识
        科学活动的内容复杂多变,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具象阶段,对于数量关系以及空间感还不能全面的认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幼儿增加交流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学习到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老师要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小组搭配,让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的效果。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STEAM这一教学理念下,幼儿的分工与合作的有效策略,这一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的能力,这就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思.基于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研究[J].好家长, 2019(5):54—54.
[2] 覃 冰, 吴 厚 明. 浅 谈STEAM理念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8(Z2).
[3]张鹏.整合资源 优化结构 提升科学学科综合素养——浅谈以STEAM教育理念重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J].湖北教育,2018(10):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