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分层教学的措施探思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苏倩倩
[导读] 教师在语文科目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分层的教学方法,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差异性进行的多层次的教学安排。
        苏倩倩
        广西南宁市陈村小学  广西南宁市  530007
        摘要:教师在语文科目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分层的教学方法,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差异性进行的多层次的教学安排。为了实现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探索,包括明确小组分层类别;合理化的学生分层方法;科学化的教学环节分层;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从而,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在分层教育中不断深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蓄力。
        关键字:小学语文;小组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完善教学方式,尤其在小学这一语文学习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小组分层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给予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思考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课堂参与中得到提升,语文学科的教育也在教师的引导与活动组织中不断深化。
        一、明确小组分层类别
        小组分层教学是一种辅助类型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具体应用于教学之前,应首先选择分层教学的类别,包括以学习综合能力为主的小组分层和以教师授课任务为主的临时小组分层。
        (一)根据能力分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分为若干小组。这种小组具有稳定性,即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轻易转换小组的情况。
        (二)根据教学任务分组。教师需要灵活的根据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例如在小学课文《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中,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哲思。根据这一任务,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诵读小组,在指导学生掌握字音、字义的前提下,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有关诵读的比赛,从而选出朗读最为流畅生动的一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推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可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环节中插入小组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小组取消,可见这一分层类别具有临时性。
        二、合理化的学生分层方法
        在明确小组分层类别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对于学生采取合理科学的划分安排,在设计学生的分层时要求有多方面的参考,从而进一步完善小组分层过程中的方法。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成绩与性格两方面。在成绩上,教师不能以某一次重要考试成绩作为划分的依据,从而盖棺定论,更为科学的做法是将平时成绩纳入划分规则中。当然,无论是平时成绩还是重大考试成绩都不能作为反映与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尤其是在小学这一时期,学生的总体年龄偏小,自我控制力较低,但这不影响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总之,教师需要尊重理解学生之间认知学习的差距和性格上的独特性[1]。


        (二)教师需要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制度也同样,分层教学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人为的介入会产生一些问题也是不可否认的,分层本身代表着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从而设置不相同的授课内容与目标,这种做法有可能打消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背离了分层教学的初衷,所以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与问题,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耐心讲解,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
        三、科学化的教学环节分层
        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小组分层组织形式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教学环节分层的先决条件。而科学的教学环节与小组分层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则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组分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在小组分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活动,从而增加课堂内部的趣味性。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小彼得向其妈妈出示了一份账单,索要自己的劳动报酬,而其母亲的做法让小彼得明白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因此根据这一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从古至今东西方体现亲情高尚的事件来进行情景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到爱的感染与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活动后,教师需要对于活动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同时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连接,各个小组之间可以集思广益,交流思想。例如,在小学课文《将相和》这篇文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先前多篇古文的教授讲解下,要求学生把接触与学习到的一些理论通过自己的归类、分析、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形成一种逻辑体系,从而能够自主的学习这篇古文。将《将相和》这篇古文分为翻译、熟读古文;理清文章思路;阐述从中得到的启发教育这三部分进行教学环节安排。在教学任务较少时可以两个小组分享同一任务,并且由于教学环节安排具有层次性,所以不同任务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沟通,这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
        知识的积累不仅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更是在运用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也从来不是单一、短暂的过程[2]。教师在评价汇总时可依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差生者三个层次,进行分层考核评价,对于各个层次内部考核合格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而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指责学生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而,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总之,教师采用多元化的分层次评价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不会使学生产生放松懈怠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达到理想的学习与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小组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分层形式结构上能够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最后采取有效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艳.小组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策略探究[J].神州(上旬刊),2020,000(008):215.
[2]张忠臣.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综合,2014(9S):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