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苑军
[导读]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的文体之一,它是一种能够抒发作者真情实感,且写作方式十分灵活的文学体裁。
        苑军
        安徽省阜南县第三中学 236300  
        【摘要】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的文体之一,它是一种能够抒发作者真情实感,且写作方式十分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不仅文字优美,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初中阶段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的语文考试,尤其是语文高考,而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有有效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以及充实他们的内心。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要探讨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探讨
引  言
        散文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散文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这使得散文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美,散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带来独属于散文的审美体验。但现如今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了生活,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外界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领悟美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与家之间两点一线的不停往返,没有空闲时间去欣赏领悟外界事物的美。而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作为初中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环节的散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通过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究。
        一、开展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教学要求
        现如今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现如今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在鼓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文化审美等能力的协同发展。正因如此,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审美教学不可或缺。而所谓的散文阅读审美教学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散文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审美性实践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延伸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散文的取材、构思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都是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勾绘而出。因此在进行初中散文审美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散文的内在情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能够通过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从中感悟到小说、诗歌这些其他文学体裁与散文之间的差异,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散文实现对这些文学体裁的学习与借鉴,实现延伸性学习。
        (三)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阶段的他们心理和生理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内心拥有丰富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很好地提升对于散文的感悟能力。因此初中阶段教师通过正确的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策略
        (一)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内在美
        散文形散而神聚,作者在散文中所倾诉的自身的真情实感往往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这也导致这些情感的表达看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学大家有时都无法快速准确地领悟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更不用说缺乏生活实际经验的初中生。因此若想要顺利开展初中散文审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中感悟作者的内在情感,教师可以结合散文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带领他们走进散文中所描绘的世界,让他们能够在真情实景中跨越时空的隔阂,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感受作者在创作散文时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的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较为抒情的钢琴曲,同时向学生朗读《背影》一文中的经典片段,以此来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更好地感受到父爱的深沉,让学生感受到时刻隐藏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的父爱。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时,不应过多地指导学生学习,而是应当在适宜的时机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索来感受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悟。当学生完成感悟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这样学生对于文中朱自清所描写的“慢慢探下身去”、“两手攀着上面”才会有更深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为何“我”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会“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通过自然真切感受散文的意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散文阅读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自然中欣赏到作者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以此来感悟散文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描写四季景色的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季的景色,同时还应借助课外活动等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受到四季的美,感受到春天的柔和与生机以及冬天的韵调,也只有通过亲身感受才能深刻地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春天以及冬天的景色,通过亲近自然感受到散文中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实践散文创作感受散文的魅力
        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并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内在情感和外在的文字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散文创作来深化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创作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于散文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散文的逻辑结构以及散文意境的鉴赏能力,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前文提及的《春》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感受自然之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创作描写景色的散文,并在其中表述自己的情感;又或是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审美阅读教学之后,模仿文章内容进行记叙性散文的创作。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完成散文创作,随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改进,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从而提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审美教学至关重要,教师需要足够重视散文审美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带领学生实际感受自然以及实践散文创作来提升散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初中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冰洁. 初中语文课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J]. 散文百家(下),2017(9):88.
[2]李喜讯. 中学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48-48.
[3]冯春梅.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J]. 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1):59-59.
[4]范小芳.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2):85.
[5]张彦. 引导初中生品味散文语言的教学尝试[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