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林丽萍
[导读]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目标从基础知识掌握到综合素质培养逐步转化。
        林丽萍
        龙文区朝阳中学  福建省漳州市363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目标从基础知识掌握到综合素质培养逐步转化。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家庭、学生本身等因素催生出学困生这一群体,为探究学困生的表现特征,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学困生”的概念逐渐获得社会认同,泛指智力水平正常,因认知能力、教育背景等多重因素导致不适应各个阶段性的学习。同时,语文教学具有知识储备庞大,系统性较强等学科特质,基于语文学困生的问题理念,如何有效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着眼点。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语文是人类优秀文化的载体,语文素养的高低关乎学生的自身成长和终身发展。针对学困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进行积极高效的转化。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认识到初中学困生生成原因较为复杂,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学校角度
        教育是国之根本,学校立足于保障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权力,尽可能地实现教育机会、结果的均等,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实现由低阶到高阶的能力跨度,实现学生终身发展。首先,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考试结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师仅仅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上产生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抵触,无法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同时,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探索和师生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的新问题,时间和精力层面上缺少了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学方式作为奠定学生良好学习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难度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语文教师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显露出来,迫切需要脱离出简单的游戏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投入精力探索学生的日常兴趣点,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着眼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语文学习的家长潜移默化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其次,家庭自身的结构存在问题,学困生的家庭多以离异、单亲、留守为主,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与家长之间缺乏安全感、信任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心理障碍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最后,父母对于孩子语文知识学习的不重视,思想不到位,更多强调理科知识的重要程度,认为语文的学习是简单的识文断句,未能认识到语文学科素养的多元化和精准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偏科现象,使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之路逐渐走向困境。
        (三)学生自身
        形成语文学困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一方面,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浮躁、容易冲动的特质彰显出来。同时,对于小升初过渡阶段的学困生而言,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思维方式,仅仅文章默写、背诵远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语文知识欠缺的基础上,语文成绩不能获得显著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未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发表自己思想的意识和机会欠缺,多种因素使初中生群体形成了畏难、自我封闭的心理,丧失了对于初中语文内容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迫使学生减少依赖性,学困生在运用教材学习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手段、方式,未能充分的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知识体系的形成过于松散,为语文学习设置了层层障碍,反映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改进。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措施
        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采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初中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一系列有效策略。
        (一)突出情感引领,转化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老师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语文学习的潜力。同时,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通过自身的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利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基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在讲解《观沧海》的诗歌过程中,教师采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胸怀天下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展现出诗歌的多重美。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动向,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人物,做到教书与育人双管齐下,挖掘出教材中蕴藏的人物优秀品质。
        (二)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丰富的知识容量储备和获取知识途径的广泛性使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来避免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让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有效。从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上来看,初中语文教师采取一味灌输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学困生个体缺乏问题意识,认识到问题的源头,要注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优化,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根本性原则。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要站在高站位上的角度,蕴藏着大语文观念,语文课堂的学习紧密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讲解中,教师通过开展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从生活体验出发,让学困生快速融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同时,语文教学中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幽默的语言,采用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勇于开展探究性活动,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三)拓展学习空间,坚持课后辅导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外指导两种方式。一方面,教师设置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受困生的参与度,并适当对受困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不仅采用优生对差生的帮扶政策,挖掘学困生的独特优势,为学困生转化为优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层次高低进行分组编排,根据不同的分组安排的学习任务,教师重点指导中等组和后进组,对于受困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问题的解答,使受困生群体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逐步建立起受困生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课堂内学习空间的同时,教师充分拓展学习空间,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
        结语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改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素养,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郁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7):190.
        [2]陈丽.初中语文学困生家庭教育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2):160.
        [3]张崇祝.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37-38.
        [4]李凌云.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转化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6.
        [5]樊海侠.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4):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