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邱燕云
[导读] 文本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其诞生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目前已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十分广泛的应用。
        邱燕云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心小学   350211
        摘要:文本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其诞生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目前已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十分广泛的应用。这种新方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基础表面的教学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然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本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技巧以及行为,相比于原先的阅读教学方式,文本细读可以使得学生直接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产生深深的代入感,这样学生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且在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以及巧妙的写作结构都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前言
        教师的正确合理引导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则是文本细读阅读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在阅读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准确引导,能够较快融入文章的情境中,通过自身的阅读思考与情感共鸣,探寻文章主旨内涵与表达技巧。这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与以往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截然不同,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理解,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尊重文章价值
        每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他们在针对某件事物的时候也具有自己的观看角度以及理解的角度。读文章更是如此,小学生虽然没有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但是他们的个性已经慢慢地显露出来的,所以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观看角度和理解的教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首先要让学生们尊重文章的价值,即要让学生们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意识,也就是作者所表达的那个意义,然后再放开思维让学生们进行自己的思维以及看法的讨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文章中的很多写作结构以及写作的手法也是阅读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部分,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进行文本细读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其理性与感性认知并不足够成熟,存在情感与认知缺陷,对于一些事物的思考与认识尚有欠缺,不能完全达到文本细读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为学生营造有关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能够内的知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方的文本细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探究阅读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兴趣点,使两者之间产生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进一步对阅读文本进行细读与思考探究。
        3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进行文本细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考是文本细读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合理性的思考与探究,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深入挖掘,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师的教学开展需要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思维水平这两点,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脑力发展水平不成熟、阅历经验较少,一些成年人认为平常的事情,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把握适度原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升值空间进行适度开发。教师的文本细读策略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文章中每一段具有思考价值的段落,确定文章的主线内容,以此为基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思考引导,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同的阅读思考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为了获取问题答案,需要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精读与品读,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实现知识迁移,在掌握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细读,从而将文章内散落的知识点逐一分解,研究透彻,掌握文章的主旨、背景、情感,从而实现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与能力。
        4设置有效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
        文章阅读原本是一种趣味性的学习体验,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学背景下,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被教师嵌入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所接触的内容变为了一个个"重点"、"考点",因此使得一些优秀的文章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学生的阅读欲望大减,没有了深入探究文章的兴趣。因此想要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教师首先需要围绕文章为学生设置前置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学生迫不及待深入到文章内容中去寻找答案,从而能够带着审视的目光来看待文章内容,进而获得了更加深刻地阅读体验。
        5小组合作改善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交流,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课文内容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性格以及能力水平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由4~6人为一组,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分析,选取代表汇报讨论心得。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小兴安岭的风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又有怎样的收获",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通过小组配合与交流的形式共同对文章进行整体分析,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全面理解作者通过春夏秋冬四季描写出的小兴安岭不同风景的写作方式,也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整体形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
        结束语
        综上,语文是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占据着语文学科的绝大多数比重。一般而言,学生都是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来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阅读学习,文本细读方法是阅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能力,这种技能方面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快速地提升核心素养水平,也能够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国辉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08),48。
        [2]李艺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7),55。
        [3]周柳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快乐阅读,2016,(22),55。
        [4]戴吉春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6,(1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