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成文忠
[导读]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成文忠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1
        【摘要】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展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这个概念,以此来推动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得企业和学校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共同培养更多的高职人才,以此来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构建与实践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校企双主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

引言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职学校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要加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此来明确高职院校发展目标,进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1、“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概念
        “校企双主体”教育机制是一种新型培养人才模式,本文指的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里,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给学生们展开专业的教育与就业前景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以此来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能力。
2、“校企双主体”育人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不到位
        如今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特别注重“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而且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参与,以此来共同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还是秉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也比较的传统化,对于很多新型的专业,高职院校不会过多涉及,而对于企业产业的发展也不会进行过多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不到位。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只会从普遍的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角度出发,以此来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并且对他们进行技术培养,而对于企业要素并没有进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将企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缺乏科技的引领,这也阻碍着产业的发展状况[1]。
2.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缺乏有效平台支持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突出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此来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以便于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但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学校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标准,在设置专业课程与产业发展课程时也没有进行更好的融合,这使得教学与企业生产课程之间存在这一定的问题,而且学校在展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时,也缺乏有效平台的支持,如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中的利益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瓶颈,这也使得“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落实[2]。
2.3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不完善
        在展开“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教学前,学校和企业都会签订订单培养,以此来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可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在签订了订单培养并且开展订单培养时,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体现出来,同时也没有充分的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如企业虽然为学校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器材,但是学校并不会向学生们开放这些实验器材,而且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在制定过程中也不完善。

例如在平时学校并不会对于企业发展做出定位, 学校作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也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平时学生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以及就业前景和企业认同感培养不够,对于校企合作学生也不会有明确的认识。
3、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
3.1创新院校专业设置,建立校企利益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院校专业设置,在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时,要设置与企业产业发展相融合的专业,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同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校企利益合作平台,在签订订单培养时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办学,并且签署相应的订单培养机构,从而保证“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和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享受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开展[3]。
3.2合理设置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有效利用校企资源
        高职院校在展开校企合作时,要合理的设置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对于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有效的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以此来完善对于学生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平时学校要做好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在设置课程时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产业的发展状况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企业认同感,进而了解产业发展状况,以便于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好打算。而学校也要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给学生们开展教学,如对于企业投资所创建的实验室,可以让学生们定期进行实验,对于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等,学校也要积极提供给学生。这样的话可以使得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更加的协调,从而能够更好的落实“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方案[4]。
3.3加强校企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在展开“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时,学校要加强校企思政教育,以此来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在平时学校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如到相应的企业单位进行培训,以便于学生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发展状况,或者学校也可以给学生们开展相应的校企思政教育课程,在校企思政教育课程中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社会发展状况等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领悟,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5]。

结束语: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展开校企合作时,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地位,不断的创新新型专业,合理的利用校企资源,并且给学生们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如让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培训、实习等,学校也要做好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以便于学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产业发展前景,而企业也可以采纳学生们所提出的建议,在签订订单培养时,高职院校和企业都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办学,从而保证“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能够顺利开展,以便于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林山,王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6).124-125.
[2] 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87-89.
[3] 马雪洁,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21-28.
[4] 黄建平.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19(24)83-85.
[5] 向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高职人才培养探来与实践[J]南昌救育学院学报,2019(12),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