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徐源松 王鹏
[导读] 民族文化属于相对比较广义的概念体系,其不仅涵盖汉族文化与平原文化等分支,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智慧结晶与文化背景。
        徐源松  王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民族文化属于相对比较广义的概念体系,其不仅涵盖汉族文化与平原文化等分支,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智慧结晶与文化背景。素质教育时期,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需主动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任务,并将其渗透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能够在不断丰富课程教育结构体系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进而,在高校美术教育期间,创新变革教学理念,积极渗透民族文化内容,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与美术学习能力,奠定学生扎实的文化素养与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与艺术创新意识水平。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育;渗透路径;
引言
        高校美术教学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的重任,是高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相较于其他种类的教学,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本应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时本应带领学生在发掘本民族美术作品优点的基础上,传承美术技法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然而在现实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美术作品欣赏及技法的教学占比较小,西方美术思想和教学理念盛行,使得中国民族文化受到挤压,不利于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因此,在多元文化交织的背景下,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美术的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高校美术教育中积极渗透民族文化,能够在不断增强学生民族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以及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发展风格。尤其是现代化教育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艺术引导,能够在影响学生思维学习意识的情况下,建立学生清晰的学习观念与知识结构体系,进而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术课程学习多元化发展特性与趣味性的同时,不断调动学生美术的学习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关注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及美术艺术的发展变化,并不断进行自主研究与分析。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能够将民族文化有效融入美术知识学习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目标与推广计划。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发展情况的影响,西方文化以及数字艺术也成为众多教师与学生需要探究的艺术发展方向。其中,一些学生与教师可能受现代化发展文化影响较多,进而在实际美术课程学习与教学期间产生了一些相对局限的思想观念,自认为西方文化或者数字化信息技术比较适合未来美术行业发展与应用,进而比较忽视对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局限性以及落后的学习观念或者教学理念,可能会严重影响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正视不同文化发展需求,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渗透与弘扬发展,能够在不断提升民族发展影响力的同时,让民族文化在艺术领域中大展风采。
二、高校美术教育学的现状
        (一)高校美术教育学的西化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西化的现象,即审美鉴赏体系、美术教学理念、创作技法等都向西方倾斜,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自身内在的审美观点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严重影响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西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其一,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偏西化,如课堂上教师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方面,压缩了民族美术作品的讲解时间;其二,高校美术教学的教学评估和创作技法偏西化,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主要以西方美术指导思想为依据。
        (二)高校美术课堂中民族文化艺术内容的渗透不足
        以高师美术教学为例,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美术基础、简笔画、教学法、POP字体设计等,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固定的教材、单一的考核方式,部分教师对美术教学没有整体的把握。

目前,部分学校的高师美术教学在课程内容方面具有固化的特点,更加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地方民族文化艺术内容在教学中的渗透不足。新时代,高师美术教育应该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民族文化融合,积极开发与设置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加大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艺术的探究力度,改革美术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开发适宜师范生学习的民族文化艺术美术课程,以提高师范生的人文修养,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清晰渗透教育目标
        首先,作为高校美术教师,应当清晰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文化渗透教育理念,在不断创新改革教学计划的同时,正视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整合,尽量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充分实现尊重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课程教学准备期间,利用信息化技术方式为学生搜集课程拓展资料或者与民族文化关联比较贴切的教学资源。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多元化元素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作为高校以及教育部门,在美术教材编制期间,可以结合未来高校教育发展需求以及时代文明发展变化调整课本内容。主动将富有时代精神以及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内容融合、渗透到美术专业课程教材当中,配合一些合理的教学任务分配,能够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思想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以及相关民族文化特点的魅力,帮助学生掌握民族文化的特点信息,在不断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二)营造民族文化教学氛围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民族文化的融入并非仅停留在高校美术教学的表层,而是要依托美术教学营造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能够在深入领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思考和创作,自觉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从这一角度来看,过往侧重美术技法传授的高校美术教学方式已显得有些老旧,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美术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学校和互联网资源建立起美术文化数据库,改造美术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透过作品去“触摸”创作者的思想及其体现的民族文化。具体做法:一是实现课上课下联动,使教学活动并不仅局限在教室内,而是利用院系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如举办体现民族文化的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等;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美术教育资源,丰富美术教学课件,通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美术创造形式,拓宽其了解民族文化的路径;三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通过安排学生自主选择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方式,加深其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会,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也有助于教师摸清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情况。
结束语
        高校美术教育期间,坚持以人为本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不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而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时,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与文化素养。人性化的课程教学策略与全方位的文化渗透路径,也能够在不断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文化素养成长以及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梁洁.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大观(论坛),2020(10):107-108.
[2]李杰亮.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20(31):181-182.
[3]严慧娟.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研究[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4]吴少峰.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93.
[5]赵雪莲.浅谈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艺术科技,2018,31(09):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