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唐莹
[导读] 语文阅读这一版块,若按照文本的大类型,则可以将其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
        唐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213176
        摘要:语文阅读这一版块,若按照文本的大类型,则可以将其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于学生而言,平时在语文教材中接触的课文,这些大多属于前者,但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希望他们能用这一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其他文本阅读。而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文本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药品说明书、超市购物小票、地图等。基于此,本文先简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其次,简要分析了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包括图表表格类,图画漫画类,图文组合类以及群文组合类。最后,提出了依据文本类型选择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结合非连续性和连续性文本、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理解力、学科知识交叉提升学生分析力这样几条教学策略,以期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语文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当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文本也可以做到自主分析。除了对文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非连续性文本是比较多的,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这些文本,这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由此也可以充分看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文本类型不同于连续性文本,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1]。此外,需要在宏观角度上探讨教学策略,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将其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一、非连续性文本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内涵的理解,可以从其名称上来看,也就是指文字或者文意并不是连贯的这一类文本。也可以将其称为间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一般由图表、目录、文字等组合而成。但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观察可以得知,文字组之间并没有连贯的文本关系[2]。因此可以说,若文本之间有一定的间断性,不论是形式上的间断或者是逻辑上的间断,都可以将其看作非连续性文本。
        对其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是非常多的。比如乘坐地铁或者发短信,阅读一些家电说明书等,这些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从这一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类文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这一类文本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是对以往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拓展和深化。
        二、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
        对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图表表格类
        这种文本的表达形式比较灵活,而且能将内容非常清晰的呈现出来,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如图1,这就属于图表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看到这一类文本以表达数据为主,给读者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在视觉上追求高沟通效率[3]。

        图1 某校学生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二)图画漫画类
        这一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也非常容易理解,即用图画来传递相关信息。图画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其所传递的是场面,是真实,这是它的特点。比如可以将一些文学故事中的文字叙述部分变为图画,呈现出这一部分内容。而且从图画,漫画类非连续性文本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他们看到这些具体的画面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实现提升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目的。
        (三)图文组合类
        这一类文本就是有图画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文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得到图像和语言两个符号系统[4]。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中的口语交际部分,这一幅图画(如图2),展示给不同学生,他们的感悟是不同的,学生会想到自己的暑假生活,这种体会是独一无二的。

        图2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四)群文组合类
        这一类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教材中每一单元的编排都是按照这一逻辑来进行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本单元所选择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像这种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组合而成的,就属于全文组合类非连续性文本[5]。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导语是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这一单元的课文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这些都是围绕这一主题的。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依据文本类型选择教学策略
        上文提到了几种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依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策略。比如,对于图表表格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学会看标题,观数据,得结论。在图画漫画类文本中,则需要认真观察并大胆想象。图文组合类,这需要让学生学会读图画,读文字,图文结合,如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这一个习作练习,学生就需要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明确这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具体内容,要求等。群文组合类,需把握主题,分析归纳。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对每一单元的课文做好整合。
        (二)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需要将目光放在教材上,这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需要认真挖掘教材,向其中所蕴含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呈现给学生[6]。比如目录课文插图,课后的资料袋,还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各个板块中都有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第一是要用好教材的目录,明确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导读部分都会标示清楚本单元课文的主题以及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导语部分就能明确看出主题是自然,阅读要素部分,要求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写作要素部分,则是要求学生能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因此,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提一些问题,如:《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这几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相同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其展示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能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锻炼蕴藏在单元课文的预习中。
        第二,需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搭船的鸟》这一篇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这一只小鸟的文字,比如:彩色的小鸟,翠绿的羽毛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此时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来理解这些文字,进而形成对这一只小鸟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学生在一边看图片,一边读文字的过程中,就能实现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对照学习。
        第三,还需要用好课文后的一些图表信息,这些信息常常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他们接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锻炼,比如三年级下册《蜜蜂》这篇课文,课后就有一个需要学生补充完整的图表,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来完成这一图表,深化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同时对非连续性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7]。
        (三)结合非连续性和连续性文本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将阅读当做一个大的板块来展开教学,虽然有被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之分,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切不可将其直接割裂。将这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反而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就属于一种非常好的非连续性文本,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其有着图文并重的特点,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能够用层级标题表示出来。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常常是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来呈现要求的,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可先让学生将这一主题写出来,之后按照思维导图的思路写出和这一主题相关的各种词汇[8]。不断的进行头脑风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进行整理,写出一篇连续性文本类作文,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这两种文本类型的结合教学。
        此外,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在《金色的草地》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将早中晚的草地形态分别写出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合细化,对这一篇课文形成系统的认知。同时,实现连续性文本阅读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渡,锻炼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除了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还是要积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构建一些新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内容用表格或者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也能很好的实现连续性文本到非连续性文本的转换,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这一篇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整合起来,完成图表(如图3)。

        图3
        (四)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理解力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哪一种文本类型的阅读教学,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一个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提升理解力。基于此要求,若能积极联系生活,就可以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实践性和生活性就非常强,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9]。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并且将其引入课堂,和实际教学内容相联系。比如在三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活动提示”版块,要求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这一部分内容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教材中先展示了一张日历,而后还有一个表格。而这一个综合性活动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之后完成如下表格(如图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从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点,明确应该如何去提取信息,还可以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锻炼,形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会更积极地用这一次未来解决问题,比如用这种表格的形式整理中国民间艺术等,这是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图4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从生活中搜集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生活中提取的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是比较大的。他们不会有排斥的心理,会非常乐于去完成,让课堂的氛围更好。比如可以展示一些地图或者公交路线图给定一个目的地,让学生思考如何坐公交能更便捷,这样的生活化联系是比较有趣的,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五)学科知识交叉提升学生分析力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一个大的趋势[10]。因此,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也可以用这一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普遍会接触到科学这一门课程,会接触各种小的科学实验。而在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就有类似的练习,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就和科学这一门课程充分联系了起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语文教材中的填写图表以及整理实验信息等内容和自己学习过的科学小实验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课做过的实验来自主创作非连续性文本,将实验名称,实验准备以及结果等制作成表格,之后用语言来描述整个实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一实验中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锻炼是非常全面的。他们可以将非连续性和连续性这两种类型的文本不断地进行转化,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至关重要,这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多加重视这一内容。要充分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明确其主要类型,立足课堂,将这一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全面锻炼学生,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汪静东.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 名师在线, 2020(2):51-52.
[2] 聂慧.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的意义[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8):160-160.
[3] 陈幼芳.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A版, 2020, 016(016):63-64.
[4] 郭丽红.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000(002):44-45.
[5] 胡晶晶.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的提高策略[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9(1).
[6] 孙娟新.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课外语文, 2019, 000(004):50-51.
[7] 黄莹.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9):P.137-137,140.
[8] 顾娟娟.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策略研究与反思[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9, 000(005):27-28.
[9] 谢玖玖. 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能力的策略构建[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9(3).
[10] 肖雅. 内外兼修——发展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