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教育融课堂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黄小霞
[导读] 在中职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理念与指南方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
        黄小霞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在中职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理念与指南方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因此在中职教育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借助劳动教育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过目前在中职教育中劳动教育功能性并不明显,尤其是劳动教育被不少学校边缘化、淡化,使得劳动教育主题并不鲜明。中职教育应该紧抓素质教育的方针,落实劳动教育内容,借助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并在其中弘扬我国劳动文化精深,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因此这里以劳动教育融课堂的途径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意义;内容;策略
        引言:我国非常注重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关注,并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就明确的支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这对推进我国素质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界定与内涵研究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进步,技术创新的关键。劳动是行动的主要表现,人从猿人进化到有高智商的人类,经过了漫长数万年的劳动演变,而在劳动中,形成了属于现代人的思维、语言、行为。因此劳动是形成后天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劳动教育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性教育。
        在中职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有其特殊性意义,如劳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性教育,劳动教育下传递劳动的理念与态度,与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相契合,是学生行为、思想养成的必要途径。而我国在《教育大辞典》中对劳动也有新的定义:劳动教育,即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新时代的发展注重对多功能人才的培养,而劳动价值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注重劳动教育有利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发展意识,端正个人思想与态度,并掌握有效的劳动技巧与专业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显著的,值得每一个中职学校关注。
        二、中职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崇高意义
        ⒈是贯彻我国教育发展要求的必要选择
        我国的教育部门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明确的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弱化、边缘化劳动教育内容,这对于学生全面性发展是不利的,学生长期缺乏劳动实践,重理论学习,将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劳动价值理念的培养,甚至会养成不良的习性,如存在过度浪费、不珍惜、不重视劳动的问题存在,而这对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也是不利于,尤其是将踏入社会就业岗位,劳动是实现财富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非常关键,这样采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这也是培养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⒉完成中职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中职教育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技能人才,而教育本身将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内容共同实现对学生培养,使得学生具备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劳动教育对于处于中职教育的学生而言是必然的选择,重理论,也重实践,而实践活动产生必然需要劳动来实现。对于中职阶段的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人才种类众多,这些既有综合能力出众,具备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优质人才,也有专业资深的行业能人,而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各类人才,而实践、劳动能力是体现学生能力的基础,因此劳动教育是实现中职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
        ⒊是当下中职学生成长发展的必要要求
        强身健体、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对劳动最直观的理解。

在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我国中职教育就强调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借助劳动教育,学生将获得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对于学生学习而言,还是身心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劳动也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条件,更是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创新,实践与理论有效应用的最有效体现。
        三、中职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观念即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最直观的印象评价。培养中职学生劳动意识,这些包括了劳动场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成果等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劳动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劳动、评价劳动,并用行动来证明劳动赋予的价值。
        ⒉劳动技术教育
        中职教育注重实践内容,而劳动教育下,学生将接触各类工具,认识工具的使用,如何爱护工具,并使用工具完成必要的劳动技术课程。中职教育中实践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劳动教育会规范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步骤,并明确要求,保障劳动的有效性与高效性。所以,不难看出,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重要举措。
        ⒊劳动安全教育
        中职教育教学强调安全性教育,尤其是实践类教学内容,这些可操作性专业教学内容不少具有危险性,而在劳动教育中强调安全教育是树立学生安全价值、安全防卫意识,严于利己、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体现。通过安全性教育,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严格服从学校安排,在劳动实践中能够准确的使用器具,并维护器具,保护个人安全,
        四、劳动教育融课堂的重要途径
        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
        在目前的中职教育规划中,专业实践课程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教育任务。其中要完成的“做”也就是做事,在劳动中做好学习安排。而重点在于,学生需要有计划、有安排的、有劳动强度的实现劳动计划,这样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如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有计划地强化劳动理论指导,开展安全教育。而在传统素质学科,如语文、德育、历史中,加大对劳动价值、精神等内容的渗透,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劳动价值,并付诸于行动,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⒉在活动中适应劳动教育
        在目前的中职学校,很多专业都开设兴趣小组、学校社团等机构,这些机构主要面向学生兴趣爱好,专业属性而创造的社团,这类包括了如电脑技术、电气维修、汽车维修与改装等,甚至还有体育文娱类各类社团组织。在中职教学可以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劳模会、劳技展演,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并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内务整理、校园卫生、专业实训等多项活动,通过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来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⒊在家务活动中实施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合作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适量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学生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结束语:中职教育要明确劳动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并鼓励学生坚持劳动,通过教育来实现劳动的价值,加快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玲.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平台的搭建[J].中学教学参考,2021(06):85-86.
        [2]杜华.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2):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