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民族历经千百次风雨,走过亿万道坎坷迈入新世纪。当五四惊雷救国的呼喊声被百年冗长的时光稀释,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依然能够听到热血里铿锵磅礴的心跳。回顾历史,岁月的长河镶嵌着爱国之心;着眼当下,璀璨的繁星闪烁着报国之情;展望未来,炎黄子孙奋发着强国之志。
关键词:青年力量、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情
青年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因社会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因素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对“青年”的实际定义和对该术语的理解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年龄分段,青年被定义为“15~24岁”,青少年被定义为“10~24岁。而新时代,青年人该如何做奋斗者,发挥自身作用,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并为之奋斗终身。
一、忠肝义胆,持爱国之心
在民族遭遇危难时,爱国表现为誓死不从的民族气节和坚守国土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一代代前仆后继的爱国者,一辈辈心忧国运的青年建设者,他们为祖国捐躯,为民族殉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将爱国之心做到淋漓尽致。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国家被侵占乃至灭亡时,感叹国家,哀伤身世,却也宁死不屈,坚贞爱国,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一代儒将郑成功顶着重重压力,抗清驱荷,收复祖国领土台湾,名垂青史;宦门公子谭嗣同一生执着于变法,在民族的未来与活着的选择中,他英雄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生如昆仑,死如昆仑……我们敬佩他们的舍生取义,高风亮节。文明圣火,千古未绝,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二、保家卫国,拥报国之情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也正是因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华夏的高山大川,在阴霾中扛起一片碧空。
2020年庚子年初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国家遇难时,华夏子女不曾退缩,迎难而上。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走在抗“疫”前线,随后前赴后继奔向一线的是无数青年仁士,一张张请命书,一份份“生死状”, 背后诠释的是身为中华儿女的担当和使命。他们不是生而勇敢,而是选择勇敢。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共有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青蒿济世,科学报国的屠呦呦、有一个“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敢医敢言,国之脊梁的钟南山……他们一生谦逊、奉献,在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的会见中,尽显国家风范与儿女担当。而爱国,是共和国勋章的核心,它所镌刻的是伟大的中国精神,如一轮初升的朝阳,激励我们争做有为青年,实现复兴的中国梦!
三、浩气长存,怀强国之志。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青年人最容易被忽略的资本是年轻与奋斗。中华民族怀揣着火种,走过一个又一个黑夜,接下时代重担的是新时代青年,
强国目标与青年的走向密不可爱国主义作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部分,其不光是感性的,发心的,还是真理的实践的。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祖国的呵护下成长,要明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把个人命运同国家社会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百年前,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人为了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抛头颅洒热血,穿越百年时空,革命先烈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品质仍还深深感染着我们新时代青年,今天的我们为先辈们初心之纯、主义之真、理想之美、信念之坚所感召,为他们的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而热血沸腾。这段激荡着青年人热血的岁月应该被我们牢记,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以后人生道路上为之奋斗的鲜明旗帜。
对于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该从先辈中接过旗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