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朱麦群
[导读]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朱麦群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第一小学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小学古诗词教学以及古诗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越显重要,其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还能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本文将对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链接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课内外阅读衔接是运用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视野,并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古诗词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工作,促进学生古诗词文化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
        1、提高阅读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以教材为中心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了,可在现今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阅读古诗词大多来源于课本,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较低,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而且学生的古诗词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之间缺乏联系,会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内学习到阅读知识和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低下,课外阅读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在小学古诗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中,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课外阅读效率。
        2、培养语文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内阅读中,教师常常采取古诗词讲解诗意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使得学生无法领悟古诗中思想和情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堂中的古诗词阅读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课外诗词阅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我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对孩子从小开展古诗词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宏扬民族传统美德。
        二、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学策略
        1、课内外阅读分析
        阅读分析是课内外阅读中的基础内容,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2]。在小学古诗词课内外阅读衔接过程中,教师开展课内外古诗词阅读分析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阅读知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文本解读,深入了解创作背景,分析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收集课外古诗内容,对古诗阅读教学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构建完善的古诗词阅读教学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古诗阅读分析教学,让学生学习古诗词阅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古诗课内外阅读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古诗词阅读知识,促进学生古诗词课内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古诗课内外阅读分析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做到“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其通过比较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古诗的内容选择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通过相似古诗课外阅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堂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把握。教师需要在课外古诗阅读材料中,寻找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等相似的古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相似性,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效率。教学《出塞》(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时,相机出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些描写明月的诗句,使学生明白明月在古诗词中象征故园,代表团圆和思念,体会了戍边的将士们和身处异乡的游子如果此时都举目遥望那轮明月,都会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内古诗词相反的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不同古诗词阅读材料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古诗词阅读之间的区别,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类型,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课内外同主题阅读
        专题阅读是指选定主题进行阅读,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形成[4]。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课内外阅读活动,进一步实现古诗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主题阅读探究活动,深化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领悟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古诗词阅读中的思想内涵,开展课外专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掌握古诗词情感的表达方式,拓展学生的古诗词情感表达思维。教师还可以按照课内古诗词的题材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古诗词阅读和分析,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视野。例如,教学《凉州词》(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时,插入征战沙场题材的诗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高适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使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四、课内外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内外古诗阅读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古诗课内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质量和效率,实现古诗词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开展“每日诵读一诗”活动,利用每天上下午早到早学时间,诵读一首古诗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也会吟。日积月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到浪费食物,可以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劝诫。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路过荷塘,不禁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某一天看到落日美景时,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小的时候,“卧看牛郎织女星”;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诗词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此情此景。积累并能运用,且体会古诗词的言简义丰,深切感受古诗词的音美、形美、义美,实现了古诗词课内外阅读的目标。
        总而言之, 在小学中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分析、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内外专题阅读和课内外阅读活动等方式,以教材为圆心,以课堂为辐射源,课内得法,课外发散,遨游诗海,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绚丽的诗词文化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匡永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000,(035):246.
[2]张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3):210.
[3]康瑞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有效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1):0101-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