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群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沈阳 110034
摘要:建设机场新航站楼总体思路是通过国内外绿色机场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建立相关机场建设指标体系,提出绿色专项设计任务书,指导设计单位开展绿色专项设计,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就是在绿色专项设计指导下进行的,各个专业都采取各种各样的技术措施,使得机场新航站楼.工程.达到相关机场的验收标准。
前言
一个优质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建筑规划及条件分不开,还涉及资源环境等因素。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机场新航站楼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的体现,它是以环保优先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追求低耗、高效、环保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先进理念。
1剖面为先,小中见大
某机场新航站楼由于高峰时段人流量大且集中,建筑室内空间尺度具有“大”建筑的客观要求。一
“大”,所谓“大”并不是指空间尺度的一味求大,而是空间开敞、视线通透。如何做到“小中见.大”,又要避免空荡无物,并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空间体验是这个小航站楼首要关心的问题。设计正是从剖面入手,综合运用了两种方法,研究确定建筑的空间尺度、剖面形态,甚至建筑形式。一是空间的集成和尺度,把各种功能空间统-在一个大空间里,覆盖于-一个大屋顶下,浑然一体,气势宏大,也撑起建筑的体量;二是空间的层次和变化,通过隔断、嵌套、对应等手法,将原本单一的空间变成了多种类型的空间,或高耸或开敞,或狭窄或绵长,各个空间组合成多层次多视点的流动空间,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避免大而无当的单调,产生中国园林中步移景异的变化。某机场新航站楼采取典型的1层半前列式布局,1层是主要功能空间,包括迎送大厅、业务大厅、安检厅、行李提取大厅和远机位候机厅等,2层主要为近机位候机厅。设计将以上功能空间全部容纳到一片屋顶下。由于一层面积远远.大于2层面积,设计将空间剖面收成梯形,有效地减小了过多且无用的高大空间。在平面布局上将办公、餐饮、贵宾休息室、机房等功能空间置于大厅两侧,从而形成中部开敞通透,两端紧凑积聚的形态,米黄色洞石包裹的功能体顺应屋顶.斜度层叠堆积,如同高原土坎。进一步研究剖面形态,在与屋脊采光廊相对应的位置将部分楼板挖空,使得2层近机位候机厅、1层远机位候机厅、1层行李提取大厅均可以和顶部光廊对话,彼此之间也做到隔而不断视线通透,空间彻底流动起来,常见的空侧空间和陆侧空间被严格隔绝的现象在这里得到了解决。2层登机廊部分的顶,棚由悬挂下来的上人屋顶平台有意识地压低而形成,塑造出平缓的在横向拉长的通过性空间,却又和两侧玻璃隔开的室内外空间在纵向延展开来。
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展览部负责人薛天宠介绍,这个艺术规划希望通过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审美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新机场是北京面向世界的又一“窗口”,无声地承载了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进行“对话”的职能.艺术这一无国界的语言形式,在给人们带来感官乐趣的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中华文化的软性展现.
位于机场三层南指廊庭院“中国园”的一组石凳作品《石径》,借艺术家徐冰创造的英文方块字书法,隐藏了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在这里得到交融,用一种别样的“英文字谜"形式,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古典韵味,又用国际化的语言实现了沟通.
位于二层国际到达通道处的《归鸟集》是艺术家费俊创作的一组数字艺术作品中国宋代花鸟画作为视觉语言,意在以形态各异的动态“一飞鸟”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同时蕴藏归鸟回乡之意.它更是-组互动影像装置:当你途经带有感应器的屏幕時,鸟儿会起.飞并跟随着你,若你停下来,鸟儿则会聚集在你身边.画面也会实时接收气象数据,并随之 产生变化- -树枝会因刮风而摇曳,花园会因下雪而披上白衣.因系统与机场航班起降数据实现了互联,每当航班起飞或降落,就会有一只鸟儿带着这架飞机的航班号飞入画面.遇到起降高峰期,屏幕上还会出现众鸟~飞舞的场景.
事实上,很多国家的机场里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带有鲜明特色和主题的元素去装点公共空间.比如,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融入了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筑,让爱书人的旅途也有书香;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将景观花园“种进”了航站楼,让旅途的疲惫在自然的芳香中消散.这些独具个性的机场也为其所在的国家赢得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购物中心、商业街、机场、火车站、图书馆、公园等公共空间因人类的活动被创造,首先是功能性的,又因为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意义.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寄予“国家和城市文化名片”的厚望,正是因为公共空间往往直观地表露了- 个城市、- -种文化独特的性格;它仿佛是有生命的,声形并茂地向人们传递着城市的精神.
关于“爱”的表达,在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空间里随处可见其中,两个功能性艺术装置格外引人位于机场三层南指廊端头的大型作品《爱》采用不锈钢和综合材料制作,以多种语言写成的“爱”字组合为一个心形悬挂于廊顶.它传递着中国 面向世界的第一声 温暖的问候一-“爱 ”无国界,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位于机场二层西南指廊端头的动态装置《花语》则采用金属机械、弹力纤维织物制作,每个电机驱动的“花朵”都可以随着音乐的律动优美地开合根据日照变化,花开大小也会实时发生改变,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宛如真实花朵的开放,也像是对往来的各国旅客绽放的友善表情公共空间的人文精神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在其合著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书中,探讨了哥本哈根城市中公共空间的质量与城市生活的特色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哥本哈根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在“努力造就以人为本的城市”:通过对步行道的建设、长凳的增加、户外咖啡馆的打造,让居民能够“在城市里停留观望丛下来享受城市”;将购物中心、工作场所、娱乐区域等巧妙地编织进公共空间中,从而让人们越来越愿意置身于城市,交流、漫步、感受生活,整个城市也因“人”的逗留,愈发显得生气勃勃.
“公共艺术空间应该指面向更广阔的、深入到更多群众生活的环境中的、具有艺术精神指向性的区域.”薛天宠这样理解当代具有人文意义的公共空间.
建设“人文机场”是此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项目的核心,而公共艺术正是其中的重要载体.
大兴国际机场的公共艺术,试图向公众传递的也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特质--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本地人民多彩的性格,既有文化传承,也有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畅想.
正如位于机场三层国际出发处的动态装置作品《时间之花》所表达的情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扇页像指针一样随时间的流转而转动,代表不同时区的“时间之花”错落分布,共同组成一个展现世界时间的“时间花园”
新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经济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可以说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作为交通运输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场,其在整体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加之“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智慧机场的理念也得以推出,并且在现阶段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经常谈论的问题[1].但是因一定的影响因素我国智慧机场仍然处于概念阶段对其具体的定义并不完善.
作者简介:孙有群,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