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
中共资中县委党校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641200
摘要: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可以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时代发展特色与形式,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帮助党员在具体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而在党校的培训教学中强调党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扬,可以使党员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提升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关键词:党校;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一、引言
作为具有深远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涵盖哲学、文学、艺术等多领域多角度,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环境中,仍拥有其时代价值和意义。而面对当下部分党员在工作中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作风浮夸,甚至产生腐败问题的具体现象,各党校也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与党校既有的教育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和创新,借助其中的精髓部分,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多元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当冲击和引诱保持个人信念和操守,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党员基础、思想基础,建立坚实的基层堡垒,并以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社会正向发展观念和道德水平的建设。
二、党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化
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和软实力,也代表着民族的凝聚力、发展潜能、创新精神和核心战斗力,更是国家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屹立不倒的根本性保证,在党校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中有关“仁爱”思想等的教育引导,可以让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以更加和谐、友爱、谦卑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群众,体现其个体的高道德素质水平和高涵养,并助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的构建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而将“大同”的优秀传统精神进行实质化的引入和针对化的教学,使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以天下为公,在工作岗位中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信念,又可以保持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需求的关怀,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同理心和甘心奉献的精神,以自己为社会基石,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发展型社会。
(三)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社会得以长足稳定发展,需要有诚信伦理等较稳定和高水准的社会思想和道德水平作为支撑,在党校教学和培训中融入此部分观念,强调以诚实作为道德范畴和用人准则,以信守诺言作为行为和态度的衡量标准,并推动其深化落实,引导党员干部正视多样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信息,坚持以党的领导和要求为指导方向和准则,坚持诚信为民,诚信办公,以正确的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为廉洁奉公打下坚实基础。
三、党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讨论氛围有助于学员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所以一方面各党校应该通过对学员基础条件的了解,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形式,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党的理论教学进行融合,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展板、党校文化活动等的创办,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软环境,让学员时刻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提升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应加强学员与党校教师的沟通,通过多样的沟通平台、沟通方式的创建,方便学员及时就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并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学习经验的分享,以多角度的内容和形式的努力与创新,实现整体文化学习氛围的有效构建。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党员干部的培训规划中
为有效落实和开展对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各党校应将此部分内容与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第一,充实和构建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提升队伍的教学实力,通过教师个人的培训、在线学习、合作交流与探讨,以专业素养的提升带动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学校也可以以优秀的社会专业性人员与力量的补充,实现师资队伍的扩大与建设、质量的高水平发展,从专业角度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在学校的硬性设备、教育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提高党校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水平提供多方面的基础性支撑;第二,组建优秀的传统文化科研小组,针对具体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进行科学化的研判与创新,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国际趋势,设计具有时效性的课程体系,实现国家发展、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第三,扩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在开设有关于社会生态文明、历史、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课程中,以古诗词或古代人物知识的具体引入,让学员可以就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表面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古代先贤的思想观念、仕途观念,促进既有课程体系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交叉融合学习、扩展和知识的升华。
(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
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育模式,首先,在课上引入更多的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参与进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深刻体会文化的力量和知识的现代化作用,并在参与中内化知识,形成个人的理解与知识体系;其次,可以在课上通过网络资源或视频资料的学习,让学员与既有文化知识或信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历史知识讲座,实现以古人的家国情怀带动个人思想境界提升的意义和行为,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第三,可以丰富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例如古诗词创作、文章续写等方式,实现学员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与应用,强化其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其对知识的认可。
(四)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纳入考核标准中
想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需要党校制定相关的强制性措施,可以将学习结果纳入进行最终考核的标准之中,以此激励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动性:第一,细化和量化具体的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在学习结束时,要对课程进行总结阐述,以报告或发言的方式纳入最终的考核系统之中;第二,可以设计实践考察课,将具体的学习效果与生活情境、工作情境进行融合,在实践中考察学员的学习成果、状态、实际应用能力、个人素质的提高程度;第三,可以与各级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进行合作,要求其对本单位的学员进行具体学习课程、培训规划的制定,将党校学习、日常学习进行综合,保证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不断的推进与落实。
四、结语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髓,是对社会思想、民族发展进程等的精神层面的积淀,各级党校首先需要充分认知到在教学中对学员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结合党校课程拓展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并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扩充实践活动,带动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在实践中的升华与应用,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职业操守,坚持服务为民,保持个人党性。
参考文献:
[1] 唐善梅.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 社科纵横, 2020, 035(002):21-25.
[2] 王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强化"五个意识"[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9, 000(001):4-8.
[3] 张月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37(00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