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整体策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欧洁宜
[导读]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共编排了七篇略读课文,分别安排在第一、二、八单元各一篇略读课文
        欧洁宜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526000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共编排了七篇略读课文,分别安排在第一、二、八单元各一篇略读课文,依次分别是《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三、四单元各两篇略读课文,依次分别是《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略读课文承载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教师在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抓住三个关键词:初步认识、落实学习任务、迁移运用。
        一、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略读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略读课文是第一单元第3课的《不懂就要问》,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先不急于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应该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略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去发现:
1.略读课文的课题序号是绿色的,而精读课文的课题序号是红色的。
2.略读课文的课题旁有星号,并且在课题下面有“学习提示”,而精读课文没有。
3.略读课文课后只有“我会认”的生字,没有“我会写”的生字,而且课后没有练习题。
        学生通过这些发现,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略读课文,学会区分哪些是“精读”和“略读”课文,更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
        二、落实略读课文学习任务
        1.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第3课《不懂就要问》的课后,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定位和学习略读课文的具体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读读课后的两个小泡泡:“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下,了解文章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1]8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教学要树立整体概念,要求教师既熟悉各年段学习要求和目标,又要掌握各单元的教学要点和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粗略地读课文,以默读为主,不需要进行感情指导,并能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从二年级的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开始“学习默读”[2]5。三年级学段目标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6后续年级要求学生提高默读速度,呈现了阶梯式上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安排略读课文教学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对“默读”进行训练。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学段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设定的。学段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是层层相扣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设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中对“默读”有提出要求的有第3、9、11、27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这些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三、注重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和运用。略读课文承担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落实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和运用。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1]1,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感受并互动积累。在第3课《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提示”中提出“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1]7这样安排就是对前面第1、2课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进行提升和运用,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此前的学习经验,谈谈对新鲜感词句的认识,还可以开展小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率。除了第3课,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中对语文要素有迁移运用的还有第9、11、13、14、27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这些课文对语文要素的总结进行归纳,方便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如图2所示)。
 
图2
        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教师要重视略读课文的实践与研究,整合学段、单元、课时目标,把握“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落实和迁移,落实学习任务,发挥略读课文“运用方法”的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引导、课后落实与拓展,充分让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课堂上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教学发挥得好,在潜移默化中延伸到课外阅读,学生在不断阅读中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就是对阅读体验的获取,也是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的有效动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动学生主动和他人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提升,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收获更多的阅读乐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刘荣华.基于应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编排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9):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