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良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中心完小 云南 红河州 654405
摘要:语文课是小学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在语文的学习中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理解等方面,全方位的提高学生能力,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研究探讨,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能看出我国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为了跟进响应国家制度,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手法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法,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提高素质教育,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跟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学习成绩也很稳定,但缺乏从小的素质教育,导致这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朋友较少,不利于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而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大大避免这一现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不那么吃力,更加轻松,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1]。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一)鉴赏文学作品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熏陶是最直接的渠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艺术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解答学生们提到的各种问题,为小学生们讲解每个艺术品的由来和历史,艺术品作家的生平,借由艺术家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比如画家吴冠中,生活条件艰苦,住过工棚,啃着干馒头,喝着河水,还依旧努力的画画,最终创作出一幅幅经典的画作,还将自己的得意画作捐赠给了国家的故宫博物馆,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不管是他的努力还是人格,都值得大家去学习[2]。
教师应经常带小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作家们的精神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斥着作者们的真情实感,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鲁宾逊漂流记》《木偶奇遇记》等等,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小学生的身上会有一种特殊的气质,给人感觉富有诗书气息。教师可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朗读这些文学作品,让学生放松身心,用心去感受故事内容,感受书籍中人物的想法,将自己代入进故事中,每天朗读几段,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会更加期待每天读故事的时间,期待故事接下来的走向,对学习更有积极性。还可以在教室中设立一个读书角,放入教师推荐或学生喜欢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学习。
(二)多元化教学
教师可以增设一些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学进行到课文《蜗牛》的时候,如果只是跟着教材教学的话,小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小公园,让学生寻找真正的小蜗牛,观察真正的小蜗牛是不是和书中描述的一样,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吃东西是什么样子的,顺便可以欣赏外面的风景,放松小学生的身心,回到学校,教师通过关于蜗牛的纪录片来对小学生讲解蜗牛的习性,增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或是学习课文《猴子捞月》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们去动物园一日游,在动物园里找到猴子,让学生观察猴子的运动方式,攀爬能力出众,猴妈妈会保护自己的猴宝宝,在动物园的游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教育小学生要爱护大自然,培养小学生的善心,耐心,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良好品格。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小学生写出对此次活动的感想,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文字与视频图片的记录,制作成小文件,分发给小学生们,给学生们留下深刻记忆。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帮助其理解课本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如不懂的生字生词,教师要耐心给小学生讲解,讲解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小测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3]。
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的社会新闻,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当前的新冠疫情,给学生观看疫情视频,以及医疗工作者拼尽全力拯救生命的催泪画面,让小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完善教学手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的素质发育,让小学生形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对小学语文进行正向良好的创新,不注重教学速度,要注重教学质量,为以后小学生的人生道路提供帮助,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牟继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57.
[2]王娟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建构路径[J].学周刊,2021(17):127-128.
[3]邹金英.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