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李晓琴
[导读] 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也是学生学好语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李晓琴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646204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也是学生学好语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新课标对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凸显,承担着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巨大责任,而中等职业学校正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能够为社会输送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如何加强中职生的素养和能力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新问题。
        1设置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日渐成熟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化应用,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系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模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审美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时长有限,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并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答疑解惑,使得学生无法对阅读知识形成系统化学习。要想更加有效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就需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地创新与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积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更加高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实的教学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教师应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本指导,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对阅读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完善。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样化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做到对课文的充分理解,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在灵动的语文阅读课堂上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从而有效地强化阅读课堂的灵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建设1+x群文阅读微课程
        核心素养培养在自主发展层面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即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其中学会学习内容,强调帮助中职生树立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群文阅读是指一种基于两个或以上数量文本,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中职生积累阅读量,而且可以通过将其经历不断反思、探讨的过程,为其带来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变化,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的1+x群文阅读微课程教学法,即“单篇”例子精读+x个文章略读,使学生能够学会单篇文章阅读学习技巧,并通过后续多篇文章,进行学习技巧练习,同时,结合微课这一数字化教学方法,来树立学生的学习意识,实现自主发展层面的核心素养教学。
        4突破教材限制,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不仅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工具,更是知识延伸的方式,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破教材,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课外读物,不要把阅读目光仅仅停留在教材节选文章上,可以结合专业、课堂所学、自身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特点,选读一些有关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领悟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理解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诚信、敬业等职业意识,树立成为新时代工匠的信心。
        5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丰富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阅读文章开展深层次的延展性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脱离语文教材的局限,广泛涉猎更多的课外阅读书籍和文章,充分利用二者优势互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锻炼学生创新性发散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重对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更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语文的学习,有效率地完成对课文行文结构以及写作思路的总体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推动学生加强对阅读课文的理解,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形成自己对于语文教材课文以及中外经典名著的自我阅读方法,将其进行灵活运用,争取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为自身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保障。
        结语
        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中职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帮学生培养阅读思维,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和审美鉴赏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毛舒燕.“整本书阅读”理念驱动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新探[J].阅读与作文,2017(33):137
        [2]向成俊.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6-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