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玲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河南兰考475300
摘要:在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收集与整理、制作与剪辑多样化的电子课件和微课视频,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设计并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段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加强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意义重大。在小学低学段,大部分教师会讲解一些基础教学内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后,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阅读进行拓展性教学,有机地将语文基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收集与整理、制作与剪辑多样化的电子课件和微课视频,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设计并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高学段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想要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教师必须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对小学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性教学,使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中,做到举一反三。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拓展性阅读有以下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性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掌握更多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改革下的拓展性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课外阅读材料,而这些学习资料与教材知识相比较为全面,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拓展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在奠定良好学习基础的同时,提升理解能力,开阔视野,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阅读学习。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高学段语文拓展性教学中,由于拓展性教学对语文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拓展性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如可以采取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这样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小学高学段开展语文拓展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接触一些生字、生词和相应修辞手法,并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充分提高文学素养,积累相关语文基础知识。
(四)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和心智尚不成熟,教师难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导致教学方法的创新流于形式。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高学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一)对教材进行拓展
1. 故事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课文内容,还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教师拓展故事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拓展故事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2. 作者简介
教师在进行拓展性教学时,应根据课文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特殊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将对作者人物经历的理解融入课文学习中,使学生切身体会文章意境,更好地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和内涵。
(二)对课堂进行拓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根据教材中的某一主题或题材向其他文章拓展,进行关联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丰富其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教学向生活拓展。小学语文教材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小学生需要经历实践才能深入感受这些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应为学生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更多感悟。
(三)在课后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不断开展课外阅读,也是拓展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各方面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很难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一定课后作业对课堂进行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适当抄写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在抄写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抄写素材的方式和内容,避免让学生简单记录词句,而应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抄写的阅读素材,促进其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课堂教学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还应进行家校合作,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工具、教育软件与新媒体平台等实施教学,以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发挥学生家长的力量,在家校合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节假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需要,推荐一些经典书籍,并将其推送到微信群与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家长辅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可以推荐五年级学生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等;推荐六年级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精选》《吴冠中散文选》《鲁迅散文选》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拓展性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学习素材、提升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具备综合实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彩玉.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与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0(05):110-111.
[2]孙国平.统编语文教材阅读拓展版块的认知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