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权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小学 524081
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想要走更远、飞更高都要把基础打好。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人生要是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把这个基础打好。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小学,小学的很大习惯会影响你终身。在以往小学的教学中,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却忽略了语文本质的德育教育,这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
一、发挥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的作用
1.1以朗读方式传道
好文章首选抒情,其次才是文笔。文笔再怎么辞藻华丽,没有一个情字,也始终是一个下等之作,因此说明一篇课文中,找到它的思想感情是尤为重要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多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再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如在讲授《再见了,亲人》,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找出富含情感的句子。其中学生朗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读着读着学生就会产生了感情,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感情,为什么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为什么大娘要带着妇女冒着这么大危险给他们送吃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扩展这个时候的背景了,向学生们讲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讲解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我们为了战胜美帝国主义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朝鲜人民为什么感谢我们。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歌颂保家卫国的祖国战士。同时学生也会对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更加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课后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巩固当节课的成果。
1.2创新语文授课方式
传统语文授课只是老师单纯在上面讲,讲到重点的时候会让学生站起来朗诵一遍,然后再划一下重点词语和句子,下课布置一下课后作业就完了。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又让学生没有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语文老师只是传授一下课本知识,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创新语文讲课方式对德育教育起很大作用。比如语文老师引进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善于创造道德场景,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在他身上学会同情,学会怜悯,从而陶冶自己的心灵。有时候语文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会遇见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开动脑筋创造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先放一首符合当前情景,渲染悲凉氛围的歌曲,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然后老师再用语言导入正题,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讲课的期盼。老师进行授课的时候,用带有情感的语言配合一些插图,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凄惨的生活。向学生再现这种感人场景后,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1.3鼓励学生自主研究
从古到今,我们教师就肩负着“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就像《师说》里面那句,“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可现在课程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德育课。但是这些直接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上课和活动,并没有带给学生多大帮助,毕竟时间有限,而且有些学生感觉这些课无用,用这些课去复习其它课程。因此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作为众多课程的老大——语文,可以作为传授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这就要从德育教育的本质来说:“德育教育本质上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对这种思想产生认同感”。
语文课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毕竟是一门语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们活跃的氛围,让他们自主地讨论课文中的德育思想。中国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只有他们自己经历过这种思想的洗礼,他们才会更加的有体会。
二、让语文教材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
2.1利用好课文的时代背景
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精挑细选的课文,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想要学生理解课文,就得让学生先理解这篇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授课前,应该粗略的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防止学生不理解这篇课文。如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时,很多学生可能听都没听过,更不知道这对祖国来说是有多么大的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讲解一下圆明园创始的时间,建造德是有多么的宏伟,里面是有多么多奇珍异宝。再讲解一下当时中国的弱小,以至于遭到西方列强主义的入侵,让我们辉煌的圆明园就此被毁。让学生对西方列强主义产生痛恨,同时让学生们明白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这样学生以后就会努力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2深挖课文主题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是全文的精华。老师授课之前,要让学生们抓住题目,看看从题目中是否能看出什么东西,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在讲课之前,老师先给学生提几个关于题目的问题,看看学生们理解得怎么样。调动起学生们的氛围之后,老师再用语言导入正题,深挖这篇课文主题。让这篇课文中蕴含的德育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他们,并且还能让他们积极学习这篇课文。如讲到圆明园的毁灭,先让学生们自己想象一下,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它生前有多么辉煌?它是被谁毁灭的?为什么不重建它?最后老师提出来几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最后在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们感慨一下圆明园的辉煌,和被毁灭时的凄凉。放完视频后,再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课文,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被侵略,让他们明白国家弱小的时候,就会挨打。
2.3通过写作,来传授德育知识
写作教育是德育思想渗透的主要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写作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让学生们明白,写好文章不仅要用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好的人品。老师在教学生们写作时,慢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在布置作文作业时,要结合课本进行布置,最好也结合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就不至于学生们半天写不出来一个字。如在学完白杨树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最熟悉的树木,这样学生们就不会至于无话可说。通过写作学生们对自己熟悉的树木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树木身上学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品质。在批改作文时,老师在抓好时机,在批语上鼓励学生要拥有这种品质,这样德育教育算是成功了。
结语:
基础要从小学抓起,思想建设也得从小学抓起。小学生们思想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身思想并不成熟,这个时候就要让他们接触正确的思想,因此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老师担子上挑着很大的重任,这些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授课时同时传授思想道德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道勇.《让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期刊:读书文摘,2015年10月23日.
【2】李永花.《德育教育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期刊:读写算,2021年2月15.
【3】成永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期刊:课外语文,2021年1月1日.
【4】崔晓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 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年10月16日.
【5】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期刊: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