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姚翔
[导读]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与教师个文章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姚翔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中心完小 云南 红河州 654405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与教师个文章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底蕴以及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有很大的助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提升效果

        前言:随着当下新课改的实行,语文学科已经不单单作用于提升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语文知识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运用。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学科的出发点和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阅读目标,增加阅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的语文教学,大多教师还是以自身为主,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课堂上过于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阅读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如今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教室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在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培养品性。学生增加阅读量可以为以后的写作学习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识字和造句的能力。所以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老式教学方法,致力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二)学生阅读量缺乏
        现在的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全,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所以不喜欢枯燥的文字和文章,就导致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也达不到标准。又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能积极有效的对小学生阅读方法进行培训,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法领悟作者的情感,无法确立阅读目标[1]。
(三)学生的语言理解力不够
        语言理解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文本和阅读教学中的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能够读得懂、听明白。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力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作者的具体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性,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立足素质教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师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对于文章和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自身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作业,比如在讲《昆虫备忘录》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常见的或者自己了解的昆虫的照片,了解并摘抄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条件交给老师,老师把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引出课文以及课文中所讲的蜻蜓、瓢虫、独角仙和蚂蚱。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融入课堂,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和理解。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参与的事情往往会有更大的兴趣,所以给学生布置动手的作业是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最具效果的方法[2]。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精细、单篇阅读为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精细阅读能力,但是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拓宽阅读宽度[3]。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也是学生语文成绩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选择一些有趣的,有代表意义的课外读物,和学生一起阅读,在枯燥的课堂之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找一些描述西沙群岛的文章和背景故事,这样可以很好的带入课文,在学习的时候也能跟深入的了解我国海防前哨的这一群岛屿。所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一些课文周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阅读教学中深度理解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够,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往往因为理解不到位而读不懂文章,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那么就算读了再多的文章也没有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致力于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文讲解前期可以带领学生通读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讲解的时候注意整体讲解,“由面到线、由线到点”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更能理解文章。在讲课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发生情境,带入自身。
结论: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维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4):123-124.
[2]程晓琪.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51.
[3]刘丽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4):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