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潘媛媛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推进,课程游戏化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破洞而出。
        潘媛媛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幼儿园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推进,课程游戏化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破洞而出。课程游戏化视域下,主要强调幼儿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部需求的重要性,主张幼儿小朋友为课堂主体地位,将课程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小朋友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的促进幼儿小朋友能够深度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就来对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视域;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理论;实践模式
        前言
        在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园对幼儿小朋友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幼儿小朋友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对学习的听课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小朋友能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断思考,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小朋友们深度学习的效率。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游戏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游戏化能够突显出娱乐性、学习性,促使参与的幼儿小朋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1.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所谓的课程游戏化不是将幼儿园的所有活动全部转变成为游戏,而是要保证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还能将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安排之中。换一句话说,就是必须要保证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保证幼儿小朋友们每天有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通过自由选择游戏活动,保证相应的游戏活动时间不被缩减。在课程游戏化视域下,让幼儿园的理论知识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的丰富了教学内容,那么为什么说课程游戏化适合幼儿小朋友的深度学习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小朋友们内心是非常渴望做游戏活动的,在幼儿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更贴近游戏[1]。因此,课程游戏化有利于幼儿小朋友的全面发展,能够保证幼儿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幼儿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成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2.课程游戏化学习中需要幼儿老师发现和利用的问题
        2.1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
        在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小朋友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不一定需要各个解决,超过幼儿小朋友本身理解的问题,或者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适当的忽略不计,因此,幼儿园的老师要善于发掘游戏活动中适合幼儿小朋友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幼儿小朋友玩泥塑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泥塑活动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的艺术特点,是幼儿小朋友比较喜欢的活动,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小朋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比如:用泥塑制作花瓶,能够引导、挖掘幼儿小朋友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在幼儿小朋友第一次制作的时候,可能找不到其中的窍门,导致幼儿小朋友的小手、衣服裤子上面全是泥点,在经过几次实验之后,幼儿小朋友能够成功用泥塑制作出精美的花瓶。
        2.2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
        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的根本是在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基本需求。对此,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要在游戏过程中紧密地关注幼儿小朋友对于游戏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有价值的游戏教学信息,从中演变成为富有深层含义的主题,在引导幼儿小朋友探索游戏的时候,适当地给予幼儿小朋友一定的帮助,便于幼儿小朋友更好的解决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满足幼儿小朋友的游戏需求[2]。在经历这样一个体验过程,幼儿小朋友的学习就会上升到深层次的阶段,也就是本文所提到的深度学习阶段。
        比如:幼儿园正在进行泥塑制作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小朋友用泥塑制作小动物,比如:老虎、大象、长颈鹿、兔子、狐狸等等。

在制作完成之后,再将几个幼儿小朋友分成一组,由他们制作的小动物举办一个小小的“茶话会”,那么在“茶话会”期间,幼儿小朋友发现有的小动物的肢体上面的泥土掉了,趁此机会,老师指引幼儿小朋友重新用泥塑制作小动物道具,在老师带领之下,幼儿小朋友们开始琢磨如何把小动物肢体上的泥土牢固住。基于以上,通过游戏的需求和老师的积极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促成幼儿小朋友的深度学习。
        3.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
        3.1学思结合,在游戏中体现教学价值
        游戏是幼儿小朋友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在课程游戏化的视域之下,为了能够让幼儿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深度学习,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环节为幼儿小朋友渗透更多的生活知识,将理论知识和游戏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幼儿小朋友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学和游戏是分开的,为了促使二者有效的结合,幼儿园的老师可以结合主题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让幼儿小朋友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而激发幼儿小朋友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幼儿小朋友能够获得更加深层次的知识[3]。
        幼儿园老师通过带领幼儿一起开展泥塑游戏活动,在幼儿的深度学习中,通过泥塑这个媒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在幼儿园进行泥塑艺术活动不仅是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而且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泥塑创作活动中幼儿除掌握了相关的技能技巧,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具备了深度学习的能力。
        3.2借助音乐游戏,激励深度学习
        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落实“以幼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寻音乐游戏的规律。让幼儿小朋友多听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老师也要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在课堂上营造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小朋友享受音乐的快感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通常情况之下,音乐游戏包括融合式游戏、插入式游戏、串联式游戏,在这些游戏类型之中,插入式游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之中插入音乐游戏,以此来吸引幼儿小朋友的课堂注意力,有效的促进幼儿小朋友深度学习。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捏泥人》,让幼儿小朋友随着音乐合拍地做团、搓、压、捏、刻泥人的动作,在捏泥人的过程中,老师对幼儿小朋友提问:“捏泥人的时候应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先捏头,我们叫做团,团团团泥巴,捏捏捏身体,搓搓搓手臂,压压压脚,刻刻刻眼睛,刻刻刻嘴巴。这几个环节丰富泥人的“团、搓、压、捏、刻”的动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园的老师应该要充分挖掘游戏元素,用游戏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小朋友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诱发幼儿小朋友能够深度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的可能。在开展相应教学环节的时候,老师应该结合幼儿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幼儿小朋友对游戏活动的想象力、创造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游戏培养幼儿小朋友不同的能力,引导幼儿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幼儿小朋友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繁.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室内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2):76-77.
        [2]肖玲. 共创共享共成长——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室内公共活动区域创设之思考[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9, 000(001):48-49.
        [3]杨梦.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探索与思考[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9):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