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张雪华
[导读] 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弱,对各个课程都有影响。
        张雪华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弱,对各个课程都有影响。通过阅读理解,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变的更宽广,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远的认识,思维更加的深邃,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理解能力强,解题速度也不会弱,人际交往也会更加顺畅。
        【关键字】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
        【正文】,语文最大的学习点就是阅读和写作,想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就要从这两点出发。阅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它同样成为了语文学困生的重要难点之一。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在提高小学语文成绩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力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不光局限于语文的学习中,在其他学科中同样重要,例如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能清楚明白题目的意思和最终目的;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能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传统,完成历史课业学习;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的学习时,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能深入的了解到良好品德对人对社会的影响,不能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生活中,理解能力关系到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通过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样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交理解能力,使得交流无障碍,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形式的原因
        2.1、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每个孩子都有探求新知的欲望,因此在最开始都是非常积极的学习的,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都不足,常常会遇到学习困难,但是大多数学生不敢也不会主动提出疑问,而是通过其他的形式表达,往往教师关注不到这一点,是不知情的,因此教师没有办法回应学生的问题,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每堂课都有大量的新任务学习,学生旧的问题解决不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反复,导致了学生长期受到教师和家长负面评价影响,对学习感到无能为力,不知如何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2.2、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学习方法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生涯,在生活中,父母没有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上学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导致了阅读量不达标,对阅读没有兴趣,找不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不知道怎么去精读文章,这些都是造成语文阅读理解差的原因。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从来都没有进行过读书的输入,那么突然增加的阅读理解肯定会比较迷茫,无从入手,不知道该怎么学习。
        2.3.识字量不达标,导致阅读困难,出现理解偏差
        想要读懂文章,首先得识字,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理解的形式越趋近于全文字,大部分孩子认识的字少之又少,这就直接导致了阅读失败,一句话里有一半的字都不认识,还怎样谈理解呢?而且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有时候会有多种读音多种意思。比如“弹”这个字,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意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接触到,阅读里看到肯定会受到影响。

比如这句话“这个弹弓的弹力很强”,可以想象,只会一个“tan”的音,孩子肯定会有疑问,什么是“tan弓”。可以想象一下,在孩子独立阅读的时候,一篇文章里有少一半这样的情况或者不认识的字,孩子的理解上是不是会出现困难,一旦次数多了,频次增加了,那会不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长期以往,孩子们就会厌烦阅读,不愿意认真的去读文章了,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三、解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3.1提高识字量,帮助学困生找到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要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和阅读量。让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生字,同时通过学习大量的生字来完成阅读。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的时候,要教导孩子们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仔细品读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缕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起因,学会用标注的方法,总结每一段的重点内容。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甚至是反复的研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阅读时分清每段作者描写内容的主次,先粗略的读一遍文章,对文章描写的景象有个大概的轮廓,然后在逐段研读,把段落里的重点圈出来,总结段落意思。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精力才能够集中,才能够跟着作者的语句进入到文章中去,才能理解文章内容,增加见识。
        3.2认真观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教学工作其实是一个细致的工作,不光要教授知识,还要疏导学生心理,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在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产生的问题,并及时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争取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章文章的后面都有习题,教师进行完课程讲解后,会用习题来巩固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解决问题,每节课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孩子们自由的讨论。要积极鼓励学困生提问,大胆的提出疑问,勇敢的探寻问题答案。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的荒谬,回答的有多么离谱,教师都不要去过分点评,因为现阶段的孩子的思维就是天马行空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不要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
        3.3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物,增加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用只运用课本中的文章,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理解是一种能力,只要掌握了阅读的技巧,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无论什么文章都可以准确的进行分析研读。因此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让他们选择喜欢的读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指导。在阅读时候,引导孩子们将课堂中讲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读物中,同时鼓励学生们找到自己的阅读方法,引导孩子们将教学中提到的方法和自己总结的一般方法进行融合,使孩子们在长期的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固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增加对文章阅读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困生是非常具有学习潜力的一部分学生,教师要运用积极的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们逐步回归到学习的正轨中,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不断地学习中找到自信,走出学习困境。

        本论文为县级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帮扶及转化的研究》,课题号:TKT—20104,课题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张伯礼.浅议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J].天津教育,2021(12):157-158+161.
[2]张志杰.语文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19):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