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新尝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陈映松
[导读] 社会精神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改革,教学的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陈映松
        云南省丘北县腻脚乡小塘子小学  663203
        摘要:社会精神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改革,教学的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由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传统教学因其单一性、封闭性、依附性过强,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不足而受到了批判和质疑。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新尝试
        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墨守成规的古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将学生带入学习数学知识的误区,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一论课改已经有了好几个年头,我这几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中,逐渐领悟了新课改在农村教学的一些头绪,在此我谈谈个人认为的怎么样提高农村新课改的看法。
        一、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及思考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学生家庭中,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县城经商等,留下未成年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养于亲戚朋友家。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形成了一个“隔代”管理或监护管理的怪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管不了、不好管或不敢管。常以“不是我的孩子”为托辞,这样的孩子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中,又怎能不“与众不同”呢?学生心目中那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没有了,父母对孩子始终如一的关心、呵护、严格要求中断了。严父慈母的形象淡漠了。当然也有十分重视孩子学习的,可是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对于学习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管不知如何管,想辅导孩子学习,可是连自己也不懂,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
        (二)、来自教师素质与观念的转变
        农村地区教育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加之,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材、教法,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观念,以及新课程内容的教法思之甚少,做之更少。
        1、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全面落实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目前,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新的目标观没能真正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化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却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偏面的目标。
        2、教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时间一长,学生对知识理解就容易产生模糊,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平常常听到老师埋怨我们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常听到教师们埋怨近年来试卷太过灵活,其实这都与我们对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有关。
        3、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讲解、练习加作业!还有的教师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习惯使用相配套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得讲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结果是否正确,听得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4、教学方式注重形式实效低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归根到底应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上,新理念所倡导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情况表现以下两种:a、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受“灌输式”教法影响,学生已养成等、要、装的依赖思想,课堂上不习惯发言,不会发言,不习惯表达意见,不会表达看法,不习惯互动,不会互动,不习惯质疑,也不会质疑,这一类很让人担忧。b、更多的一些课堂,在学生们学习中已出现新的学习方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着手:
        (一)、提高家长学生素质,转变观念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七分责任,孩子是否能成人、成才,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识
        教师长期拼搏于 “应试教育”中,对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比如 “应试教育”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因此要抓好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二方面认识。其一、目前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尚不成熟,分数至上观念并非一时半会就能转变,但许多在新课程方面率先实践的同行们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矛盾,新课程也需要成绩,只是更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二、要明确数学教师角色。新时期,在课堂中数学教师也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传授者,课堂不是教师的演讲场所、表演场所,凡是学生能表达、能动手、能完成的内容,要坚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等待技巧。
        2、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高,致使部分教师在践行新课程过程中失去了信心,迷茫了方向,有的走回了封闭、传统的课堂教学路子;有的停滞不前。一要加强培训活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吸收新知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二要加强竞技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品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把教师对课堂教学钻研推向深层次。
        二、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一)、新的要求、新的学习。
        首先是学习,加强数学课程标准学习,领会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识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如在计算器没有这么多时,算盘就是必需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珠算用得少了,就不用每个人都要学习。
        再次是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要进一步理解,对认识数学要如何分析体会。农村教师应当通过数学在农村的价值、作用及与生活的联系,再进一步教育学生真正了解数学。
        三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理念强调的是过程,如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通过在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中获得和应用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从感性到理性形成的,从而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多姿,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程改革进入农村小学教学,就像春风呼唤大地,教师要主动的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进行探索、思考,顺应时代的发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课改舵手,领航着教育的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3]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5]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