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兵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罗针田小学 445026
摘要: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然而不同类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因而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异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同课异构”;问题
引言
同课异构是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在实际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需加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分析研讨环,提升活动质量。
1关于“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相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将实际的教材内容科学正确地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学习中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启发与指导,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起自身思维潜能,并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同课异构”的运用,能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构建起积极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此环境下积极学习,自主探究。由此看出,不断加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与发展,转变并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的措施
2.1正视差异,解读“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即针对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思路、习惯及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再进行第二次备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方法、策略都会存在差异,听课老师通过对比这些课堂,反思自己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其实就是同个课题教学组成员面对面交流互动的过程,通过为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个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彼此交流与共享,迥异的风格、多维的角度、不同的策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交流、探讨、共享、反思,在集思广益中更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教学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全方面的掌握知识,能够有效的掌握书本知识,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通过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前后相互融合,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重点难点知识,能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通过手脑协作来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在大脑中形成高效的学习系统,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增加趣味,“同课异构”注重课堂氛围
考虑到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设计质量一定不能差。想要上一节人人称赞的好课,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添趣味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时,联系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正方体,让学生猜谜语:一物生来四方方,四柱八棱一样长,共有六个小脸儿,大小胖瘦都一样。这个方式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相互交流互动,在无形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授的知识点。还可以用一些小细节让课堂更加有趣。
2.4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教学的重点转向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等方面。A、B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组积分制、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前后桌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的运用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内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在配合中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积极参与为小组争荣誉,形成了团体配合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合作学习效能的直接体现。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为教师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敢于表现的性格,这些品质的培养对小学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2.5充分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课异构”逐步被广泛且普遍地使用,在充分展现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有效促使不同教学活动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与相互促进,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间得到充分联系。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件内容,通过小学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播放相关影像视频;其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生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物件等展开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把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与心理特征,选用不同的素材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在“同课异构”这一背景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总结出不同的教学经验。
结语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实际上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安排。实践证明,通过好的数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庆全.如何缩小城乡课堂教学质量的差距—基于两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05):37.
[2]游文洪,冯绣宇.“同课异构”迸发新的火花—浅谈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31.
[3]邵卓琳.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王渺一.常州市小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17(08):47.
[5]王华,沈金兴.同课异构下的课堂提问教学行为的案例比较[J].中学教研(数学),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