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天天
西北民族大学 730000
摘要
舞蹈是通过人的神态和形态来塑造舞蹈形象从而进行传情达意一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抒情性舞蹈中通过对现实生活里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发生的某些故事情景在人物的内心留下一定的痕迹,使人物的情感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并将这种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工提炼所塑造出来的真善美,富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来表达创作者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悟。从个点出发以塑造的舞蹈形象为线索将创作者与观众的个点进行衔接,继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的舞蹈就像是中介一样,将创作者和观众的情感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连接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舞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当三者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舞蹈达到互通时,整个舞蹈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最为强烈和真实的。本文主要以现代舞《儿时》为例,来说明舞蹈作为中介来连接创作者、舞者和观众之间三者的情感共鸣。
关键字: 舞蹈 情感 真善美
Abstract
Dance is a kind of art form to shape the image of dance through the expression and form of people. Especially in the lyrical dance through in a particular time in real life situation of emotional effects on the characters of processing image created by the vivid and energetic dance image to express the creator feeling and awareness, and to shape the dance image to struck a chord with the audience's emotions. At this point, dance acts as an intermediary, connecting the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and the audience. In this connection process, of course, the danc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second creation process are also indispensable. When the emotions of the three reach mutu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dance to some extent, the emotions expressed by the whole dance are the most intense and real.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modern dance "childhood"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dance as an intermediary to connect the creators, dancers and audience of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of the three.
Key words: dance emotion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一、抒情性舞蹈的创作理念
(一)抒情性舞蹈中的情感元素--真
现代舞《儿时》是编导胡沈员2019年参加大型舞蹈编创竞技节目《舞蹈风暴》第一季第二期时自创自演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现代舞的元素融入了编创者从小至今的生活经历,来叙述记忆中真情实感的舞蹈片段。在胡沈员自己的讲述中,舞蹈是以一个海螺手势的元素为起点,以及在舞蹈中贯穿了记忆中母亲慈爱、温暖、博大等形象。这个舞蹈通过编导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的真情流露,引起了观众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既带有舞蹈者个人的个性特征,又概括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情感特色,达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以一种朴实的方式将观众带进舞蹈中,并使观众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理解,触动了人内心的真情实感。用舞蹈中一个挥手的动作将一位平凡的母亲送孩子上学离别时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打动人心,通过舞者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仿佛是在把自己长大离家后的心里话都讲给妈妈听,向母亲寻找安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把这种最朴实的情感通过编创者的细心感悟用舞者的肢体动作展现在舞台时,这种感情被瞬间放大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将欣赏者们潜意识中对母爱所包含的情感激发出来,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此刻舞蹈搭建出一座桥梁沟通三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创造出一种富有深刻涵意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完美的抒情性舞蹈。
(二)抒情性舞蹈的主题思想--善
现代舞《儿时》所体现的是一种最质朴的亲情怀念,当我们在不断地长大、忙碌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丢失了很多平凡且珍贵的东西,可当我们定格曾经儿时的一切,童年时天真烂漫的五彩记忆历历在目地浮现在心中,都融化为灵感源泉,最终通过舞蹈体现出来。创作者就是从最朴实的生活和情感出发,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通过舞蹈作品表现出来,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抒情性舞蹈体现--美
同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生活常态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是最朴实无华的情感,是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过的经历与成长。从欣赏的角度,看到的是创作者生活体验与童年记忆的个人感受,而从表现形式出发,是演员对角色进行二度创作的把握与理解,更进一层的向观众诠释了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在创作者和表演者之间通过舞蹈语言达到心灵相通。
舞者通过舞台表演将舞蹈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传递到观众的心中,使观众在观看舞蹈作品的同时会回忆起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想起母亲送自己远行时的不舍和牵挂,唤起曾经埋藏在心底的潜意识,引起情感共鸣。
二、抒情性舞蹈体现的的艺术特点
(一)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因素,其中音乐的配合是最为有力的,在各种题材的舞蹈作品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舞蹈作品的成败与否,音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能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人物的思想情感并与舞蹈语言来共同塑造艺术形象,音乐更能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衬托环境,渲染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牵引着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的剧情变化。
现代舞《儿时》这部作品的音乐采用歌手毛不易的原创歌曲《一荤一素》来进行配合,这首歌曲的调性属于抒情性音乐,是毛不易写给自己母亲的一首歌,歌词中涵盖了大量来自现实生活的信息,虽然每句歌词都很简单朴素,但只要听到这些通俗易懂的歌词,一下就在人的脑海中映射出真实的场景,刻画出一位平凡母亲的形象,深刻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让人不自觉地投入其中。歌词平淡安逸,诉说的都是平民化的情景,十分能够引起共鸣。歌曲《一荤一素》通过一种旋律偏慢的曲调,抒发出浓浓的情感,极具感染力,是创作者将个人的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浓烈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歌词表达出来的,让整首歌曲极具生命力,缓缓地唱进人的心坎里。
现代舞《儿时》是通过舞蹈语言来表达对过往和母亲的怀念,歌曲《一荤一素》通过朴素的文字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都是对母亲情感的表达,都是从创作者的个人角度出发,但通过二者的完美配合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效果的双重作用中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以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和舞蹈的有效配合使得观众将整个舞蹈作品看在眼里,听在心里。
(二)情绪舞蹈的表现形式
现代舞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表现主义为基础,把现实生活中的细小慎微的生活来源作为题材通过处理加工艺术化为舞台形象,在运用舞者的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完美的塑造舞台形象,并突出情绪的转折与情感的变化。现代舞注重从舞蹈的自身规律出发去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境界。舞蹈作品《儿时》是以同样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文本故事采用现实生活中母亲送儿子上学时站在公交车下对儿子挥手的动作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动作,再通过舞蹈演员运用自身肢体语言的表达和舞蹈技巧的熟练运用,来深化舞蹈的造型和线条的美感,才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鲜活的,蕴藏着浓烈情感的舞蹈形象。使观众通过舞台形象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用创作者个人情感塑造的舞蹈形象来引发观众心中的形象,以个性表达共性实现情感交流互通。
三、情感在舞蹈作品中不同阶段的体现
(一)创作阶段中情感的表达
艺术起源于生活的同时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过程一般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过程。艺术的体验阶段是通过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长期观察,体验和思考来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把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长期的感受观察和体会,不断地积累直至萌发想要创作的欲望。但这时的情感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只是单纯的情感积累,还不能够直接运用到舞蹈创作之中。紧接着进入舞蹈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艺术构思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活动和脑力活动的迸发阶段,需要创作者把创作体验阶段搜集到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情感和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处理,在创作者头脑中一步步地形成主客体相统一的审美意象。到第三个阶段的艺术传达就是把创作者在第一阶段的艺术体验中的情感积累和第二阶段艺术构思中的审美意象通过舞蹈语言的糅合准确的展现出来。在这三个阶段中都需要情感的渗透,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作品内容所表达的真善美
舞蹈表演阶段是通过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形象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是极为重要的,当创作者将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形象传授给舞蹈演员时,如果舞蹈演员只是纯粹的学习动作那么整个舞蹈就会显得毫无生命力,就像是一棵枯败的大树,更不能够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激发观众的情感投入,只有当舞蹈演员把创作者所教授的动作融入自己的理解并用肢体语言进行二度创作深入角色,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对角色进行把握及情感投入时,才能够使物态化的艺术形象充满生命力,才能够感染更多的观众,更贴切的完成情感传达的。
(三)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
舞蹈的欣赏阶段是以观赏者为主体,在这个阶段中观赏者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感受到舞蹈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引发自己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一幕幕,对舞蹈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只有和观众形成了某种共鸣,被观众所接受了才算是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但在这个阶段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特别是对欣赏者,首先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知识水平的欣赏者,在观赏作品时须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认真的体会舞蹈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才能够通过舞蹈作品有所思有所获,并作出评价。其次是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虽然不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知识水平,但在观赏作品时一般会通过在赏心悦目的表演和舞者展现的高难技巧中,一点点地走进舞蹈,并从中慢慢地心领神会,再到渐入佳境心驰神往,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总结
在舞蹈作品中情感的传达是极为重要的,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都要在舞蹈作品中投入真实情感才能够实现舞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创作者只有通过对现实生活长期的观察、思考、体悟中投入大量的情感才能够创作出有血有肉的舞蹈形象,才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同时表演者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悟去把握角色,演员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赋予角色生命,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淋漓尽致地展现角色所表达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而对于欣赏者而言舞蹈作品的展现会激起观众对现实生活的省思,继而引起观众强烈的情绪共声和感情共达。因此在作品中舞蹈形象中情感的推动是极为重要的,创作一个圆满完整的舞蹈作品其中必定是有着它的蕴意所在,这种内涵和情感通过创作者、表演者传递给欣赏者,而欣赏者又反馈给表演者和创作者,只有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实现它应有的艺术价值。因此舞蹈就像是一座桥梁,而情感就是连接在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之间的纽带。
五、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M]. 隆荫培 徐尔充;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张天阳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共鸣”产生途径》[D].
作者简介:姓名:闫天天(1996年8月)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职务:学生。 职称:无 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