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冯晔
[导读]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近些年来在国内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指的是师生双方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课堂上共同阅读、分析和探究。
        冯晔
        榆林市第三中学  719000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作为近些年来在国内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指的是师生双方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课堂上共同阅读、分析和探究。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深入理解文言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知识、道理和文化内涵,推动他们身心均健康发展。
关键词:群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 应用探讨
引言
        文言文是中华几千年文化艺术殿堂中璀璨的明珠,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简洁、凝练地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人博大深邃的情怀和思想。但就文言文学习而言,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乏味,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低迷,学习效果不理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让文言文教学课堂活跃起来,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
一、文言文教学遭遇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兴趣不足,知识运用能力不足
        学生课外积累少,感悟能力有限。语文教师一般非常注重文言文中字词和语法的反复操练,忽略了对学生文言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无法形成比较好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对于文言文的音节节奏、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以及独特的谋篇布局方式等缺乏感性的认识。“再加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比较少,使得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情感和哲理意义的把握,无法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以‘建构文本的意义’来对待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
        (二)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文言文本身具有言文分离、行文精炼、古奥难懂等特点,从形式到思想内容都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使学生面对文言文时产生畏难情绪。文言文字斟句酌的翻译令学生难以接受,其佶屈聱牙的表达也让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自然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文言文不像现代文那样,常用于生活中,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流畅上口,通晓其意。于是由于语文知识和背景知识缺失,又没有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和运用文言文的情景,于是学生学起文言文来举步维艰。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认真确定群文议题,合理选择文言文阅读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想有效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群文的议题,以此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文言文,为整体教学指明方向,把准备工作做好。比如,在开展《劝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群文议题确定为“学习”,将《师说》整合起来构成群文,其中《劝学》说的是借助外物学习,《师说》说的是要从师,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向外物学习。当确定好群文文本以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两篇文言文的作者和创造背景等信息,再布置初读任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读两篇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通读《劝学》全文,说说本文的论点是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通读《劝学》全文,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如何逐步推出本文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展开论述的?分析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然后组织他们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这两课文,使其初步了解这大体内容。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同步研读两篇文言文,重点是鉴赏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等方面论证法的妙用,引领他们简要评析语言特点。
(二)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激起群文阅读兴趣
        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上,教师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利用一些故事、图画、视频、音乐或问等引出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进行《苏轼词两首》教学时,教师可把本课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直接整合成群文,议题确定为“苏轼”,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赤壁风景图和苏轼的原作,简单介绍作者、第一首词地写作背景及赤壁赋等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结合历史及文学方面分享更多信息,不仅可以顺利导入群文阅读定义议题,还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豪放派风格作品的特色大声朗读这两首词,疏通文字障碍,使其感受和讨论作者给自己的印象,让他们尽量从词中寻找答案。之后,教师引领学生鉴赏两首词中的名句,设置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找出后一首词中的重点语句相互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让他们总结豪放词的特点。
        (三)通过群文比较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不是要求学生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一篇一篇地读,逐一进行分析,而是把几篇古诗文融合到一起,通过比较阅读来理解文言文,进而完成议题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完成比较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文本供学生选择,学生选定感兴趣的文本后把几篇诗文融合到一起,通过比较阅读来理解。举个例子,在《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中,教师可同《逍遥游》组建成群文,中心议题确定为“古代抒情散文”,知道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来阅读,分析两篇课文中的异同点和联系,锻炼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先引领学生了解两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使其从多个方面对比阅读,如:在文章结构上,都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感染力强;从创作背景上看,作者都生活在官场作风腐败、社会气息腐朽的时代,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才创作这些文章;不过庄子抒发他的在绝对自由里寻求解脱之心,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观点,而陶渊明抒发自己归隐的志向,所追求的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从内容和思想情感上看,两篇文章都对自由十分崇尚,表达对自在、融入自然的理想追求,《归去来兮辞并序》是受《逍遥游》所影响的产物。
        (四)引用小组合作模式,集体阅读文言文群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属于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同时学习的篇幅较多,内容自然也比较繁多,学生遇到的难点、疑点和障碍也不少,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独立学习很难全部突破,这时就要用到小组合作,帮助他们顺利完全群文阅读的任务。在这里,以《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为例,教师可同《过秦论》组合在一起成为群文,将中心意图设定为“治国”,两篇课文均宣传仁政思想,对学生来说不仅深奥、难以理解,还较为陌生,他们在阅读中极易遇到障碍。具体来说,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归纳《寡人之于国也》中“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研究文中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通过把握梁惠王与孟子对“民”认识的不同,基本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归纳、掌握《过秦论》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等,辅助他们真正理解仁政思想。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借助群文阅读优化文言文课堂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教师应结合文言文特征从多个层面与不同视角精心选择与确定议题,带领学生同时学习多篇文章,使其在对比分析中掌握鉴赏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水平及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瑞平.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32):43-44.
[2]蒋昌彧.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分析[J].高考,2020(34):64+66.
[3]姚佳宏.浅谈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探究[J].课外语文,2019(25):10+12.
[4]张宵.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李冀尖.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