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精彩细节,生成智慧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细节的处理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孙杏芳
[导读] 课堂教学是多变的、复杂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如能精心打造教学细节,点化引导得当将会是很难得的教学资源。
        孙杏芳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中心小学 5109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多变的、复杂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如能精心打造教学细节,点化引导得当将会是很难得的教学资源。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有价值的细节进行处理,创造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细节   教学智慧  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成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堂教学是灵动的,课堂是多变的,课堂是复杂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甚至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节真正的好课,其闪光点往往体现在细节的处理上。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细节虽小,却能推动学生深入思考,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智慧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细节的捕捉。
        一、抓住分歧,创造思辩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处理好课堂的教学细节,就能生成一份精彩,成就一份完美。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它具有个体性、亲历性的特点,当学生头脑中所认知的与课堂上所理解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差距时,认知和理解往往见仁见智,甚至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分歧。因此,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的分歧细节,顺应学情,着力讨论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并发新的火花,这样才是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在一次观摩课上,一位老师教学《别伤着自己》时,学生正在讨论受伤了要不要告诉大人。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年龄小,受伤了要及时告诉大人这个观点。这时,一位学生大声说:“老师,受伤了我也可以自己处理。”这位学生很自豪地说,从这个同学的回答里可以看出学生对受伤时要告诉大人这个观点的不认同。如何处理这个分歧细节呢?假如忽视这个学生的回答,不管这个分歧,只是强硬地告诉学生道理,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最终,教师没有这样处理,而是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能把上次受伤的情况告诉大家吗?”学生想了想,说:“有一次,我受伤了,流了一点血,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是自己贴创可贴的。”另外一个同学也说起自己的遭遇:“我也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四下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学生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
        这时,老师追问:“如果我们受伤了不告诉大人,会怎么样呢?”接着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室热闹起来了。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大家都知道那两个学生举的例子只是少数情况。他们逐渐明白了小伤虽小,安全很重要,要寻求大人的帮助和及时告诉大人。分歧解决了。这时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还小,有时还不能判断受伤的后果。可有些小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所以受了伤无论轻重都要及时向家长或者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能及时的治疗,我们才会更加安全。”教师在这个课堂的小分歧里做了“大文章”,从中彰显的却是教师的无限智慧与教育的丰厚收获。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分歧暴露时,教师没有回避,而是及时捕捉,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讨论。教师之所以如此坦然地欢迎学生“打横炮”,就是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解决教学细节中的分歧才能真正达到他想预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多彩的,但经过思维的碰撞后,不但没有削弱学生对“保护自己安全”的认识,而是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后面的学习内容,更加投入地进行主动深刻的体验,课堂上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这位教师的做法告诉了我们及时捕捉分歧细节,创造思辩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随机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细分歧节都是非常宝贵的生成资源。努力营造实话实说的民主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不断增强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驱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教学的预设中往往只是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全局中把握教学进程这些“大环节”,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在考虑这些“大问题”的基础上,我想我还得审视一下一些课堂教学的细节,把“文章”做大才能收获更多。
        二、捕捉生成,创造智慧的课堂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不应该也不可能拘泥于课前编写的教学设计,而更重要的是考虑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不能让教师运用确定的知识和预设的程序去主宰课堂。课堂上总会有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意外”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散,点化引导得当将会是很难得的教学资源。处理好这些教学细节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
        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教师请一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他的书包,教师随机问:“把崭新的书本放进它们移动的“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整理书包的情况进行总结,学生大部分都按照书、本子,大本、小本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但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异议,他的书包有多层,他按照不同学科放一层的方法进行整理,他认为自己的分法更科学、更方便。教师让大家讨论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有些甚至想到了更多的办法。
        此时教师说:“你这种方法真好!虽然和大家的分类有不同,但是你能根据自己书包的特点,将书和本子按照学科进行分类,找起书和本子来就容易多了。你很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你真会整理,不愧是最佳能手。”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分类整理意识肯定会得到强化,对以后整理自己的东西时肯定会思考最佳的办法。教师处理细节时,注意了适时适度,并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生成的教学细节就如稍瞬即逝的烟花,它美丽至极,让人始料不及,如不及时捕捉,必然从你的眼际、耳边匆匆溜过,让人遗憾不已。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处理。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这一个个教学细节,就会不断地给课堂带来精彩。
        三、巧用误点,创造灵动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课堂教学细节的内涵和类型,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细节的价值,对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及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学生一些细微的错误,没有用心去理会或纠正,结果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用心生成细节教学,加以纠正,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深化理解。当“误点”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一笔带过,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才能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智慧的课堂,可透过它看到教学的错综复杂。智慧的教学让学生走得更远、更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改造和创新,因为教师的教学操作、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中的细节,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生成的细节,有多种的类型和操作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对生成的问题进行辨别和判断,以确定解决方式。
        总之教学处处显智慧。灵活、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生成资源,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果,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目标,心中有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生成、处理生成。
        
        参考文献:
        [1]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J]. 许冬梅.  中国新通信. 2020(05)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策略. 刘萌玥. 新一代:理论版 .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