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绮菊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坑头小学 511442
摘要:本文依据凌顺诗老师的《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听说课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以教材中的对话或短文为主要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掌握目标语言,并在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笔者将结合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课例,从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意义、活动原则及活动内容等方面,浅谈笔者对小学英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交际课堂 教学模式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英语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务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对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有着极大意义。
二、小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目标
凌顺诗老师在《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到,教师需要重视模块整体设计,合理划分和组织课型。该课堂模式以语言学习的工具性为主线和人文性为辅线去划分每模块的课型 ,同时关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发展 。侧重知识类的有语音课、词汇课、语法课 ,侧重技能类的有听说课、读写课 ,侧重能力类的有综合拓展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听说课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
听说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以教材中的对话或短文为主要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掌握目标语言,并在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以听说为主,读写稍次。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设立明确的中心交际任务,围绕任务去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Unit 7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为例,本课内容为Ms White与孩子们就儿童节当天的活动开展对话。本课的中心交际任务为:学生能与同伴交流过去某一时间所做的事情或活动,语言需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心情等要素。
三、听说课的主要教学活动
1、提取目标语言,前置呈现,降低难度。
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图或话题与学生谈话,从而引出课堂的核心语言,如重点句或重点词组。学生清晰本课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提前操练,为学习文本作铺垫。六年级上册Unit 7的重点句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教师可以在引出课题时直接学习句子,并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过去式形式的动词词组。操练的语言比较简单:
A: Hi, Ben.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B: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What about you, Janet?
C: I played basketball at the park.
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指名回答、小组轮留问答等。本环节活动只为操练与积累语言,交际性不大。
2、学习对话内容,操练并内化核心语言。
本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教师应根据教材文本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内化语言,培养能力。
常用的教学活动有:
(1)主题图引入,猜测对话内容,为重、难点作铺垫。Unit7的主题图很好地展示了孩子们在儿童节当天的活动。教师可以直接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话内容,从图片导入到对话的学习。
(2)整体呈现文本,感知情景,了解大意。一般来讲,以听的形式呈现对话文本。学生通过听,从整体上理解文本的情景及大意。教师可设计简单问题或活动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根据Unit7的内容,教师设计了“根据对话内容连线”的小任务,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意思,并再次内容关于活动的词汇。
(3)畅读对话,理解并内化语言。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不同难道的任务帮助学生梳理并内化语言知识,如提取关键信息填表、判断句子是否符合对话意思、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等。在讲授Unit 7时,教师根据上面的活动,继续设计了“补充表格”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核心动词词组外,继续关注活动的细节,如人物、心情等。同时,引导学生在表述自己过去某一时间所做的事情或活动时,语言要准确和丰富,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心情等要素。
(4)各种形式的读,为真正的交际作准备。待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后,需要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利地输出。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跟录音读、跟老师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学生基本能流利朗读后,还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复述等形式检测学生的情况,同时让学生在展示中得到肯定。
3、创设情景,学生在交际中运用目标语言
教师可参考文本,围绕话题,创设尽量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合理、得体地运用语言,在交际中运用并感受目标语言,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可根据情景及话题,设计小调查、创编对话、小竞赛等活动。在Unit 7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调查3-4位同伴上周末的活动”任务,分别向同伴讲述并记录周末的活动,语言需要包含地点、人物、事情及心情几要素。这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信息差,积累更多的语言,提升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1、教学活动要有梯度,从易到难。话轮从少到多,两、三轮到五、六轮递增;交际的内容从简单到丰富渐进;交际任务从看图说话到自主表达转变。
2、语言材料要地道、真实。教师呈现语言材料的时候,就是学生体验语言的时候。只有地道、真实的语言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教材的文本是首选的语言材料,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适当重构文本,或通过多种形式搜寻合实的语言材料。
3、交际范围在尽量广泛。教师应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到交际活动中。在呈现与操练环节,可通过开火车、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参加其中;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环节,可通过调查、小组合作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并让尽量多的学生参加展示,体会交际的乐趣。
4、创设尽量真实的交际情景。语言只有在特定情景中使用才能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应创设尽量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使用的语言赋予内涵。教师可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语言情景。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的交际任务,如小调查、创编对话等,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
教无定法!本教学模式仍在初探阶段,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完善的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2.
[2] 凌顺诗﹒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