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胡海涛
[导读] 历史它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胡海涛
        牡丹江市第十二中学  157000
        历史它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对古人所发生的了解的有效的手段。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利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学语言是指使用语言的形式,传授历史教学信息,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等。它是历史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本工具和方式。教师的语言功力如何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效果。现在,有许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这一问题的成因,除了教材本身的结构,学校教学设备的不完善,教学方法等有关外,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心理及心理特点是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取单调、乏味、枯燥的教学语言把教学内容无一波三折的倾泻出来,这不可避免使学生的大脑进入抑制状态,使大脑疲劳,进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日复一日,如此下去,学生进入恶性循环,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产生抗拒心理,阻碍思维发展,降低教学效果。尽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但效果是暂时的,收效甚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掌握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简约性和具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历史语言的艺术性,尽可能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既教师语言不刻板,词汇量丰富,声情交融,并配以形体语言等,使学生在轻松诙谐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此外,历史教师还应强调锻炼,使自己的音调听上去悦耳,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情理交融————既要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
        (二)扭转枯燥为有趣
        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给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增添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色彩,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职责,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应在课堂教学气氛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并形成知识技能。实施新课程以后,许多教师都自觉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会反思,相应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所以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

        (三)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创设历史情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设施越来越先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展示;联系生活实际。在历史教学中有时也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身边的社会实际,因为这些实际往往含有学生自身的体验,所以在教的时候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也是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实践活动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仿制历史文物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有时可以做出一-种假设,假设你是某某历史人物,教师然后问:“ 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办?”让学生们做出真实的回答,这种方法我把它称做换位思考。它也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重庆谈判(八年级中国历史_上册第19课)时,首先介绍重庆谈判的国际国内形势,然后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主席,你会亲自去重庆吗?为什么?”在启发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再让学生看课本,去真实把握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且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毛泽东这一历史壮举所昭示的气魄胆识和伟大意义。
        (四)有效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重叠整和为一节课,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获得二元化知识,使学生原有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减少了教学中不必要的内耗。俗话说:“文史是不分家的”。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因为这部史书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使他们更有兴致学习历史。
        在学习“中国历史”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行结合历史地图了解中国红军长征路线。学生通过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资料,将与其历史事件有关的战役和会议等记录下来,继而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同时,学生要有效运用历史地图,根据历史内容绘制“重走长征路”的路线图,加强其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利用历史地图,学生能够发挥其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作用下,初中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厉史作为初中一门基础学科,为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未能有效的学习历史。历史地图由于将有关的空间和地域差异体现出来,将其应用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高效性。
        本次课题研究,以推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为目标提升了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增强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历史应当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艺术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拥有学习的热情,这才是有效课堂学习。所以,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课堂,,需要有巧妙的备课,有趣的情景模拟,有张力的引导,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清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心飞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