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助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简婉莹
[导读] 21世纪以来,人类在智能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变革着教育的基础基础方向。
        简婉莹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陈涌聚龙小学
        摘要:21世纪以来,人类在智能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变革着教育的基础基础方向。近年来,随着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的优越性越发显著,对推动小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每一位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代的契机,在智能技术的指出支持下,不断革新教学方式,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更好地促进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字:智能技术  小学科学  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研究的背景
        “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也是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的优越性越发显著,在国内许多小学科学教学的专家和广大小学科学老师都对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通过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受地域差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师对其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研究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忽视真实情境和直接经验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有的对信息技术的盲目崇拜,一味地追求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相加。所以,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依旧缺乏有效性。
        在国外,普遍认为智能技术是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将对人才培养、学科设置、课程教学等产生重要影响。为保证教学的成功,会经常对教师组织面对面或在线培训,让教师快速适应运用智能技术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如何使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能够有效运用却没有具体的引导。
        综上所述,对于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研究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其对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智能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的深度,同时也是制约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2】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3】2017年2月,我国教育部办法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于2017年秋季开始实施。但由于长期以来小学科教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没有并未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具体地说,许多教师并未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无法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学习。由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逻辑性不强,无法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设身处地的学习和思考,从而致使教学质量下降,未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缺乏体验性
        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具有特殊性,身边很多的东西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当地学生的 情况,结合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但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创设的情景都是流于形式,未能让学真正地利用五官去感受和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体验感和真实感。
        (三)学校教学设备落后
        优质的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出和发现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班级的具体情况为落脚点,寻找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但是由于教学设备未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无法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智能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备好教学材料
        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材料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以具体思维为主,感知事物的特征主要依赖自己的五官,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教学材料的准备。可以利用只能技术,为学生还原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比如,教师在教学“电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技术,还原丹麦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细心留意生活,它就实无处不在。
        (二)用好智能技术,化难为易
        探究式教学是小学科学课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其中自主探究的素材居多,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调查或实验。但由于课堂教学具有限制性,无法通过考察或实验的方式完全展示出来。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根》这一课中,反复地讲解理论学生都难以理解,那么这时候就能够是利用智能技术展现植物的根如何让水向上缓慢输送水的场景,接着在重点或难点处点拨归纳,根“喝水”的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更强,能主动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室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教师未能将想要创设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利用动画、音频等效果带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效果,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走进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除此以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管理中引进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如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通过评分、评比等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学习的阶段还远远不够,未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需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通过智能技术,能为学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跟不同地方的同龄人交流,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断提升自己。
        (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现代化的人才,在小学科学的探究式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智能技术依赖其独有的大数据,根据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发放不同的推送,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对科学课堂进行了课外的延伸。除此以外,智能技术还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自主化和多元化的学习。
        (五)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准确,书写是否规范等。对过程缺乏评价,因此有的学生在试验后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时就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这样的试验评价方式明显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中,引入智能技术,借助智能技术精准性较强的这一特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探究过程,当实验结果与预设不一致时,帮助学生共同找出其中的原因,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而并不是将实验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给学生增加负担。教师也能通过智能技术的反馈,精准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加以修正自己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加快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上的应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使用智能技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