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陈思慧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步入了多媒体教学时代

        陈思慧  
        广东省湛江二中崇文实验学校  广东省湛江市 52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步入了多媒体教学时代。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利用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辅助广东省湛江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形成对知识理论以体系化的方式进行吸收的教学局面。在诸多现代化手段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项热门课题,本身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着手,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学习功能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导图;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算不上比较前卫的新鲜事物,最早在科学研究和企业运营的统筹规划项目中已经有大量的使用。思维导图真正在社会普及开,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爆炸带来的时代红利,特别是个人移动终端和智能化设备的兴起在软件层面上更进一步推动了思维导图的发展,这也是学生群体能够非常了解思维导图工具的原因。合理化开发和应用思维导图在实践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逻辑思维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将近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群体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多的表现是当时明白过后就模糊不清,甚至很快遗忘。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对于语文学科的偏见,进一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很差。在面对新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缺少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问题,在思维导图中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突发奇想。不仅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开拓,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尤其是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实现对知识点树立模式的实施转换。以图片化的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感和画面感,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加深学生的理解力
         研究表明,学生思维具有单纯化、片面化的特征。针对学生思维呈现出的特征,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科学探究的思路。指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运用和加深理解已学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结合,学会找知识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
(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课程导入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训练。这样不仅可以简洁地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新课做好铺垫。在课堂的小结部分,很多教师都会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下,引导学生一起通过画思维导图进行整堂课的回顾与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会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形成清晰的思维链条,有利于他们形成长期记忆。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孩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他们记忆的知识更牢固。


(五)提高学生的应用力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把握。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把以往学习过程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进行系统的归类,引导学生由浅人深,从一个角度到另一个角度的分析,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技能的运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以兴趣为导向,从认识优秀思维导图作品开始
         以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为例。课程的前中期,教师可以先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一张小型思维导图,主要在于从思维逻辑上理清文章的整体行文脉络。将整体和各段落之间的关联以图像化和层次化的方式给予学生直观的展示,然后再按照课堂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细化阅读需要重点分析的段落。将思维导图塑造成学生探索文章时的思维地图,这样学生就不需要重复在阅读同一段落上浪费时间,给思考问题的过程留出更多的时间以深入化分析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在思维导图的思路化引导下,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的综合效率。
(二)以个性为骨架,从构建独特思维导图体系发力
         以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课堂上,学生需要以认真阅读作文要求为前提条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去理解并树立出包括文章中心句、段落划分和脉络划分三部分共同组成的思维导图。“中心句”就是依据作文内容提取出的文章关键句,也多以作文题目的形式出现,是对整体内容的初步总结和把控,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观察力和语言概括力。
         段落划分要由粗到细,形成不同的段落层次。凭借文章的内生逻辑关系进行分级连接,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情感理解进行选择、自主创造。实践证明,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生写议论文能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和作文态度,特别是有利于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越是在非重点的学校中学生最终的实验成果就越明显。写作课堂开始阶段的分组讨论、老师引导、分组制定思维导图并最终形成课堂报告与小组间的辩论都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极佳方式。
(三)以理解为手段,以梳理自己思维导图内容结束
        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顺带将文章按照段落分层进行思维导图梳理。这是思维导图的初步阶段,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共同参与到完善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在段落中提炼出关键词,明确段落的核心表达含义,以图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就能够将原文一次不差的背下来,主要是因为在脑海中对文章的行文逻辑有充分的理解,加上对关键词的图像化记忆,使得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结语:
        思维导图本身还处于不断在发展和创新的一门辅助办公工具,同时它还是一项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实践并开发的教学技术。虽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效果需要更多的课堂实践才总结并归纳出更多的经验,进而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模式,但思维导图在推动学生思维习惯层面上的改变有目共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更多的探讨和交流,不断完善和创新思维导图推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云娇.基于思维导图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221.
[2]喻燕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74-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