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党委办公室
2016年发布的《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规划方案和保证措施。规划要求到2025年,普速铁路网规模达到13.1万公里左右,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2万公里左右。依靠 “一带一路”这条国际通道,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到2030年,中国的铁路建设要基本实现、基本覆盖县级区域,快速通达地级市区域,省会之间要通高铁,与国外建成互联互通。尤其是“2030年的县域基本覆盖”这一项给所有铁路职工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急需要铁路运营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而这一切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支撑是无法实现的,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热爱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蓬勃向上,这样的人才能热情饱满的投身到铁路的各项建设中,促进铁路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就像国家、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一样,任何一个企业,它的背后都有一套传统的文化思想作底蕴。在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下,中国铁路在不断的改革中建立起自己的“铁路文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下,无论是传承过去优秀的文化、还是弘扬新型的铁路文化,都应当以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和完善铁路文化。
如何做到在企业内部实现“培养优质素质,提高团队力量”?个人认为首先就是要建立铁路文化自信,我们弘扬铁路文化,发扬广大干部职工成为“有理想、重责任、肯担当”的铁路主人翁精神。而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要将这些宏亮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非在大会、小会上的宣读。真正的改变是我们职工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首先是对自我的肯定与认可,是发自内心而产生的积极动力。只有将内在的自信与外在熟练扎实功底相契合才能培养成最优秀的铁路工匠型、技术创新型人才。建设铁路文化自信的目的就是要提炼出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以大家共同坚信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来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自信对职工爱国主义精神养成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新中国成立前后巨大的历史差距让我们知道了,只有中国人民有了信仰,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创造的那些人类社会发展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支撑。在铁路的建设工作中,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铁路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铁路职工的爱国情怀明显高涨,铁路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短短几十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远远落后其他国家铁路的建设情况,发展到了能够自主创新、领跑世界,而这些从无到有的发展,靠的就是铁路职工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奉献才得以完成,而铁路中那种文化自信正是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基础。
(二)文化自信对职工凝聚力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族人民的祖先就繁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一起建立起来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起为中华文明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中国辽阔的疆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创造了“两大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做到这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使全国各族人民做到了文化自信,做到了同心同德,做到了群策群力,使各个民族都坚信我们作为中国人,胸前的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培育提高铁路职工良好的文明风尚,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在单位形成同心同力、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和和谐氛围,这样能更好的凝聚铁路职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用,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
(三)文化自信对为民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重要地位和实践要求。 [1]中华传统文化要求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而服务社会发展,服从运输大局,造福人民群众始终是铁路职工的企业文化,铁路职工的文化自信最终也要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工作中,“为民服务”是铁路的立业之基、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千千万万铁路人践行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民服务”是我们铁路文化的精髓体现,是我们人文关怀的文化亮点。而文化自信与否,可以潜移默化地作用在铁路职工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当中,所以铁路职工一定要强化文化自信,展现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精神面貌。
三、文化自信的持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体制转轨等各方面的巨大变迁,打开国门后,部分国民见到与国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差距后丧失了文化自信,根本没有认识到差距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客观存在的。而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工作让人们认识到了我们的国家和制度是多么的优秀,铁路系统虽然复杂,却有条不紊的实施了对应措施,在这次疫情中铁路人深深体会到国家、单位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识到了要倍加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坚持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因此文化自信一定要作为铁路职工的灵魂,单位的精神支柱,因为只有职工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思想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增强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使铁路职工全身心地将自身融入单位,为社会主义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是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对自身文化有肯定才能坚守,因此铁路职工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深刻领会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做到把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有机结合,把文化自信的强大信心反馈到精神面貌中,体现在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为中国的铁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静.论文化自信建立中的传统文化要素[J].党史博采(下),2021(04):29-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