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群
秀山县洪安初级中学 重庆市秀山县 409900
内容摘要:观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教师应该重视观察活动,明确其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运用观察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中学生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各学科学生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学习的本质。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重视中学生心理特点,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观察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常常是比较肤浅的、自发的、不稳定的,很容易随时间或外界干扰而转移或消失。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在心理、生理方面趋于成熟,应将直接兴趣转到间接兴趣上来,除了观察到事物的表象以外,还要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一)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前提。首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观察的习惯。没有明确的感知时,现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确目的和任务去感知某一事物,知觉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其次,学生要养成全面观察习惯。事物的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应该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并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二)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是关键。观察时要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观察。单有细心还不够,还要有耐心,对复杂事物还要有毅力。还需要多观察,多实验,才可能获得可靠、准确、理想的观察效果。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思考、边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不动脑认真思考,即使是新奇的东西放在眼前,也会错过捕捉的机会。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好,学生观察能力就得到培养。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创设好情境,提供观察材料
现代学习方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体验性。而学科教学过程中观察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因此,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做好观察准备工作,而且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观察、研究的情境。例如:观察动植物细胞时,就得准备好各种装片,显微镜及同学们制作切片的所需工具及材料。
(二)在观察的时候做适当引导,提高观察的实效
在课上,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朝问题的方向靠。教师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就是学生错了,要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是可靠的。即使当堂课没有材料,没有验证它的错误,教师可在下节课带些验证的材料,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研究,用事实说话,促进学生认清事实和概念,澄清错误,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交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
(一)直接用感官观察事物
观察通常是用直接器官进行的,这也是最为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在教学中,直接观察法也是运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在保证学生安全情况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分小组,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学会直接用感官观察事物.
(二)用比较法观察事物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的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类式的对象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正确认识。以《观察细胞的结构》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比较方法来进行观察:
1、带学生到实验室,观察认识一些常见的玻片标本。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看看它们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比较。
2、重点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个典型的例子,要求学生找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知道其结构的作用及特征。
3、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这里主要是各结构对照比较。植物细胞有的结构动物细胞全有吗?哪些没有,为什么没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记录表,把观察结果填在表上。
4、整理比较结果,那些同,哪些不同,充分利用前面的学习结果,把各自的特点写在各自的方框内,把相同的写在交叉处,完成对概念内涵的梳理。
(三)按顺序观察事物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指以实际的先后为标准的一个顺序。在观察一个事物较长的时间动态发展过程时,往往要按时间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在教《地球的近邻-月球》中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时,就要知道学生按时间顺序,至少需要一个月坚持每天观察,最后得出月球形状一天天的变化.
2、空间顺序。即按照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等方位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观察。如教学《人体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时,在人的胚胎发育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的增值,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差异,最后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于是组织由胚层分化而来,又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经过这种有序的观察,学生可获得更完整,清晰的结果和知识。
(四)验证观察法
验证观察法就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通过观察,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验证。在教学《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先让学生观察采来的几种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学生从有无果皮包被等几个方面说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教师追问:“他们虽有这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也有共性,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好吗?”在这个过程中小结并指导得出结论,教师虽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给他们指导,由学生自己在观察比较中找出了同类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运用验证观察法,既能够使课本理论具体化、真实化,在验证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理想。
(五)解剖观察法
解剖观察就是把被观察的物体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来,认真的进行观察,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楚。
(六)典型特征观察法
引导学生先观察物体最明显的特征,再观察一般特征。如:蝴蝶,先看它典型特征翅膀的颜色,再看它的头、触须、胸、腹和足,形成对蝴蝶全貌的了解。
(七)分解观察法
将特别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进行逐一地细致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观察到或理解到他的全貌。如观察客轮的外形,在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部分综合起来,就认识到了客轮的全貌了。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目标,深入指导、启发、点播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总结和应用观察结论,提高学生观察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效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例 [1] 许久红.例谈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9(10).
[2] 林常青 《 电教世界》 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电教世界》编辑部 2009(4)
[3] 杨昌友 《教育科研》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1(2)
[4] 何雪勤 形式逻辑学[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
[5] 路培琦 关于定量观察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J] 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