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区域推进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邵唯
[导读] 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主要指向了我国当代社会转型

        邵唯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荷塘镇中心学校  湖南省娄底市417000
        摘要: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主要指向了我国当代社会转型,强调基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优化中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把握学校内外各教育元素,重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深度整合,切实挖掘教育教学工作的潜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中学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中小学内涵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内涵发展;教学策略;区域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中小学教育改革应当指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强调在区域内推进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性、互动性与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中小学教育内涵的基本理念
        1加强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应当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的具体问题和教育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强调探索教育的规律,提高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和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综合学习意识。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环境,应当加强教育科研能力,以中小学为载体总结教学规律,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
        2.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把握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主动问题,探索热点教学现象,进而拿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感性教学认知向理性教学方法的转化,推动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达到全面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的目标。
        二、中小学教改的区域推进原则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快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还要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载体作用。中小学教学改革应当以科研为导向,以龙头课题为抓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与工作经验的总结,重视围绕课题提高教学研究的指向性。例如,研究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以及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或者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解决针对性问题,消除课堂教学的盲目性。还要立足区域教学的现状,组织中小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以及进行区域教师经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创新性,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开展特色教研活动
        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要求教师广泛参与教学研究,强调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一方面组建专题教研小组,整合课堂小组或课题群,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小片区课堂研究,积极将小片区的中小学联动起来,解决小片区教学的共同问题。大力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丰富教学研究的形式,例如,组织开展科研大讲堂,组织专业讲座,或者组织学术节活动,以及开展名师交流活动。还可以拓宽网络教学互动空间,发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在线教育研究实践,并且围绕教育热点现象进行互动讨论,从而不断加快区域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代步。
        3.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目前,城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速度较快,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不足,部分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创新性不足,区域之间未能实现全面均衡化。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区域中小学教育教育工作的质量,还要提高教学的区域均等化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发展基层教育科研活动,重视解决普通学校、边远学校教育科研薄弱的问题,做好教育教学的帮扶工作,重视偏远地区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结对子,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并且为薄弱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支持。

还要给一线教师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促进学校之间教师流动,增加区域互动的机会,分批次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区县、市、省级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三、中小学教改的区域推进措施
        1.有效改善基础办学条件
        为了不断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还要有效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教育工程的建设。例如,从片区中小学配置情况出发,重视完善改扩建机制,大力加强中小学硬件的建设工作,强调补齐师资力量的短板。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配置齐全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完善图书资源体系,以及配置足够的多媒体设备,满足教师开发微课的软硬件教学条件需要。建成区域内的三通两平台,帮好各中小学区加入局域网工作,应当成立区域教育信息中心,构建区域联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由区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开展优质课的建设工作,重视建立教研工作共同体,积极组织开展区域专题研讨活动。还要重点加强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实现各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的全面收集,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对比分析,从而指导各中小学强化教育活动,促进片区内中小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软硬件水平。
        2.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区域质量的全面提升,还发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强调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估机制。首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四五”规划,重视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基于学生心理娘教育的需要,扎实做好法制教育等,加强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的申报立项,不断完善教育评估机制,优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其次,全面加强教育质量的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尤其重视测评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动机、学业师生关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构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体系,完善绿色指标体系,不断对相关指标进行有效创新。还要加快推动区域课堂教学的改革,认真落实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部署,尤其重视完善教学考评价机制、重视激发教育教学的活力,把提升教育的根本质量,完善教育工作体系放在重要位置。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工作
        为了促进区域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还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水平。首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重视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考核的重点,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尤其转变传统的业绩考评方法,完善岗位聘用、绩效评优、职业评审的方法。其次,不断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师德业绩考核办法,建立教师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绩效考评应当向一线教师队伍倾斜,重视解决平均主义的问题。全面加强校长和教师管理工作,重视完善领导听课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教师的日常考核与监督管理,突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障碍,重点做好校长与教师的业务培训,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积极安排教师的培训计划,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人才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层次的目标。
        结论:中小学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区域推进工作还要从中小学教育现状出发,完善教育教学的工作体系,合理配置教育教学的资源,构建系统化、科学化、实践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机制,加强区域内中小学的紧密联系,拓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达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民,王斌.区域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J].教书育人,2017(3):38.
        [2]廖光华.有效推进区域性教育科研发展的“三三模式”-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8):55.
        [3]苏瑞杰.借力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新华区区域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3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