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讲故事”的艺术——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闫欣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对党校教师如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做了深入思考。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071000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对党校教师如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做了深入思考。并从重在触动人心、贵在调研交流、胜在勤奋学习、好在展示中国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字:党校教师;讲故事
        每次看新闻、读报纸都会惊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艺术。无论是去现场调研,还是在座谈会上发言,他的讲话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却发人深省,给人力量。为了进一步领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采,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习近平讲故事》。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
        《习近平讲故事》包装平实无华,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并于2017年11月印刷出版。整本书收录故事109则,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其中,对内篇包括廉政故事、品格故事、励志故事、治理故事等;对外篇包括人民友好故事、国家交往故事、文化融通故事、历史情感故事以及亲历的故事等。每一则故事不仅引用了讲话原文,还进行了延伸阅读,还原了故事背景,丰富了故事细节,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思考:如果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的艺术,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那作为党校教师,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讲故事的艺术运用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中来,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党校教师“讲故事”,重在触动人心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①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诚如斯言,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用“霸王别姬”的故事来警示广大的党员干部,要解决好作风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名女红军借宿百姓家中,最后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减下一半留给老人的故事来表达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够把抽象的理论、深奥的道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述出来,让理论具体化、道理通俗化,直抵人心。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党校学员经历不同,行业不同,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参差不齐。一堂好的专题课应当让功底深的学员不觉得浅,基础差的学员不觉得难,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我们不仅要亮观点、讲理论,还要用鲜活的事实、详实的数据证明观点,引入有情有景的事例打动学员。让学员能够吃透理论,让课堂深刻且轻松。
        二、党校教师“讲故事”,贵在调研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他当县委书记时走遍了全县各村,在他当市委书记时走遍了各乡镇,在他当省委书记时走遍了县市区。他总是摸清吃透,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他讲的故事总是生动形象、充满真情实感、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不管是“梁家河的变化”还是“心中的鼓岭”,不管是“瀛台夜话”还是“APEC蓝”,一个个习总书记实地考察调研的故事都让我们过目不忘。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党校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除了从书本、网络上获取资料,我们还可以用实地调研、与学员交流等方式获得一手资料。

我们学校选派教师去基层挂职锻炼、下乡扶贫、借调到其他单位等,都为我们教学科研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每年多期来党校学习的学员,是流动的智慧库,这是党校的一大优势。这些学员一般都是来自各级的领导干部,来自实践的第一线,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少同志还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我们要经常参加小组讨论,向学员调研请教,虚心学习学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这样把从学员的宝贵经验以及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备进课里,“取之于学员,用之于学员”。
        三、党校教师“讲故事”,胜在勤奋学习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接受专访时讲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与青年代表讲述了自己上山看羊、下田锄地时坚持读书,走30里路只为借书的故事,勉励大家抓紧时间多学习。习总书记在调研谈话、会议发言、出访演讲、报刊文章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离不开平时读书学习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重的知识积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是讲好专题课的基础。党校教师若想把故事讲好,把课上好,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学习。要善于从书本上找知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书籍是文化知识成果的结晶,党校教师虽然书本知识较多,掌握理论较为系统,但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当地的理论权威、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既要泛读,也要精读。不仅要读原著学理论,还要紧跟时代读新书读好书,这样讲出的故事才能纵览五洲、囊括古今,这样的授课才能让学员点赞。
        四、党校教师“讲故事”,好在展示中国
        “中国领导人是讲故事高手。”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感慨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一个故事,1979年当他走在瑞典的广场上,有人见到他是中国人表示非常激动,说终于见到华人了。30多年过去了,现如今在比利时的政府大楼往外看,半个广场都是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细节的对比,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来阐述中国发展的世界影响,让世界领略“中国奇迹”。习总书记讲的很多故事都引经据典、古为今用,在阐述道理的同时,传播中国声音,让读者感悟中国历史文化,体会中国改革开放,感受中国外交理念。
        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重要的是要有人来把它讲好,并传播开来。在党校讲台讲好中国故事,要求我们党校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而且是国家责任、国家使命。我们作为党校的“喉舌”,更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我们就能向世界展现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中国。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党校教师要用责任诠释忠诚,牢记“执政者之师”的素质要求,牢记“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标准。我们将通过学习习总书记讲故事,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破浪扬帆,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①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2017年11月。
        作者简介:闫欣,1990年10月21日,女,汉,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讲师,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学、社会学,工作单位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