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廖绍梅
[导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廖绍梅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乡双河小学65790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许多伟大发展成就,实现许多历史性变革,在一个世纪的时光里,党的奋斗历程中无不体现出“信仰的力量”。
        回看历史,党的信仰坚定离不开政治的坚定。讲政治是我们党发展壮大,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总钥匙。每次处在生死存亡、历史抉择的关口,旗帜鲜明讲政治总能指引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矛盾论》中认为,作为一个政党只有紧紧依靠自己的政治信仰,坚定自己的政治路线,才能在组织上得以稳固,并实现革命的胜利。《论持久战》中也强调抗战首先要靠“政治动员”取得胜利。我们学习党史,学习党的坚定信仰,就是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以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任务,以满腔的热情埋头真抓实干,以积极的姿态发挥党员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回看历史,党的信仰坚定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求。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标准,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信念砥砺前行。在百年风雨中,中国共产党不惜流血牺牲,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守的就是这一个信仰。党用理论武装自己、指引成长,并通过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判了革命急性病,《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了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矛盾论》研究矛盾法则,《实践论》强调知行合一。这些论著都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中国革命,破除当时束缚革命事业的教条主义思想。在抗战时,面对轻视游击战的形势,《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强调了抗日游击战的重要价值,《论持久战》为抗战发展指明正确道路,为实现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的胜利点灯引路。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守理想信仰,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材。
        回看历史,党的信仰坚定离不开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追求。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改革开放,我们看到了对人民的服务。从现在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我们看到了对人民的坚持。是党,无私的奉献和艰苦的斗争给与了我们新生活;是党,让我们深刻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党,对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的叩问,让我们咬定目标,坚定前行的方向。2020年,疫情当前,中华大地燃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其中“人民至上”四个也闪闪发光。

什么是“人民至上”?是只要有需要,任何药品、设备都尽力安排到位,只要有希望,多昂贵的诊疗费用都由国家承担,每个生命,都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挽留,因为没有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事。
        从过去的时代,到我们的时代,更迭的从来都只是时间和场景,不变的是信念的力量!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在党的光辉下成长,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不禁扪心自问:“我的信仰是什么?”我想,全心全力服务好学生,立德树人,做好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是我的信仰。
        信仰是誓言,是一生的承诺。我将牢记自己作为老师的信仰,用青春热血为庄严的党旗添光添色,和全国优秀的共产党员们一起努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信仰,要志存高远,在实现教育大业中成就小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于我们教师的而言,我们使命就是教书育人。要履行这一使命,就要把“职业”当成“事业”,牢记为人师的责任和担当,坚定理想信念,甘于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带着这样理念信念,怀着这样热忱之心,才能对得起这份高尚的事业和国家的嘱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学生。老师要有一副“有担当的宽肩膀”,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千淘万漉始到金”的毅力,在教育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拼出全新的成绩单。
        坚守信仰,要博学笃行,在精进奋斗中增强底色。作为教师,我们普遍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但工作范围有限,难为阅历浅、磨炼少,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常怀“空杯心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作为长期乃至终生的习惯,不断“补氧”和“充电”,通过不断学习为梦想插上“翅膀”。苏联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教育实践中反复提醒老师要“学会学习”。何为“会学”?对老师来说,要让自己成为一块“蓄电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持续加强学习,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勤学如蚕,强劲弓弩。尤其是面对新时代耀眼的思想光芒,要坚持一学到底,学深悟透,要坚持用学生语言转化所学,教好学生,树好学生的三观,系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鼓声已经响彻云霄,立德树人的号角已经激荡长空,党的信仰之力为我们引路导航,作为教师要把党宗旨意识永远放在心上,要以人民百姓的教育大业为目标,以忠于信念的初心,秉承新时代的新使命,以奉献青春的决心,展示新时代的新作为,以追求极致的匠心,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