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秋
重庆市大足区大足中学 402360
摘要: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在今后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此时,各学校需要创新教育措施,优化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实践型教学模式,以此开拓学生思维,使其在实验探究找出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其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围绕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教育价值
前言
生物是众多学科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是制定相应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当中引入实践型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当中来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把理论知识通过转化等方式运用到解题当中,提高自身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其树立科学创新的核心素养。
1.中学生物课程的核心教育价值
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对中学生今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也能集中反应出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态度。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它能够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物学观点,为他们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中学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当中,既要注重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当中的融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命层面内容,又要适当的引入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真切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形成,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此外,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以便其能够更好的养成科学精神。生物课程是连接生命和生物学的重要纽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知,还能轻松的看到科学本质,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点内容运用到今后生活当中。
2.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2.1要体现科学性
自然科学是生物学科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科学性的特征。此时,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课本知识,并借助科学发现史等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学习,探索科学家是如何考虑问题、分析教学知识以及得到最终结论的,学生还要积极参与到科学讨论当中,在研究当中丰富自己的生物知识,熟练的掌握学习技能,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体会分享探究成果的愉悦,并从中收获学习的快乐,进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的科学情怀。
2.2要体现融合性
首先,将知识、技能以及情感集为一体是素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在学科知识解题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次,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如人口、自然资源等内容都与生物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再次,将个体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可以充分的认识到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个体对整体有着一定影响,整体也会作用于个体,此时,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增强集体感的重要性,并为这个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最后,教师可以将生物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尤其是理科内容,生物学科的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数学、化学等内容都与生物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科学的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大量养料,以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
3.高中生物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3.1实施实践型教学,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主要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形成的,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去认清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创建证据和逻辑性的推理在理性思维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是人类所拥有的最高级的知识转化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技术水平更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在经过生物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是实践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一项验证实验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融合与性状两者的数量关系,以此更好的理解孟德尔假说。其次,教师需要进行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孟德尔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把黑白骰子当作实验中的模拟材料,其中黑色骰子代表雄配子,而白色骰子代表雌配子。2,4,6是骰子的偶面数,将其用D表示出来,1,3,5是骰子的奇面数,将它们用d表示出来。将两个骰子进行任意组合,比拟生物的生殖过程,使雌雄配子两两结合到一起。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学生有两名成员进行合作,随后再把4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组内的成员互相讨论自己得出的结论,最终每个大组都要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到实验记录当中。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①模拟实验需要满足达到哪些条件才能与实际实验的结果相似?②小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论一致吗?若和预期结论不同,考虑主要有哪些因素导致的?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后表示,在摇骰子时应用双手来实行这一动作,以此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子属于独立存在颗粒,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进行的,实验次数越多就会越靠近3:1。此时,学生能够借助遗传图解来解释实验当中配子随机结合与性状分离比3:1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质疑和辩护。在此过程中,性状分离比拟实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推理、质疑以及辩护,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孟德尔假说,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模式,为其养成理性思维这一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3.2实施实践型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研究能力
生物学问题的发现在科学研究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科学研究主要指对于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科学探究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好的科学知识,在其认识生物世界这一环节当中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学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实践型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高中生物课本当中有一副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示意图,其中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去雄、套袋等内容。根据这张示意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豌豆的花蕾期是什么时间?怎样去除雄蕊?什么时间进行人工授粉?等等。也是这些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向教师求助、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解题等。处于三月这一时期的豌豆已经长出了硕大的花苞,此时,学生需要小心的打开花苞并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一定要把所有的豌豆进行授粉操作,不然雄蕊豌豆会自花授粉。人工授粉时,学生需要借用镊子拔开其他花瓣,采用小毛刷点在雌蕊的花柱上,最后利用纸袋对其进行套袋处理,随后学生要把授粉时期、天气等内容详细的记录在实验手册当中。在整个实验当中学生需要秉持着大胆心细的理念,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来处理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还能使其养成正确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往的生物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中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丰富学生对科学和大自然的认识,提高他们科学创新的能力,为其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张罡,解凯彬. 深度学习理论在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践[J]. 生物学教学,2019,44(04):21-23.
[2]羊秀美,韩京哲,杨剑. 古诗词与谚语在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作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8,(29):82-84.
[3]朱明辉. “资料分析”在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作用[J]. 生物学教学,2018,43(04):12-14.
[4]谭永平. 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 生物学教学,2016,41(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