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龙秋连
[导读]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龙秋连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     526500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健全人格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名著阅读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碎片化阅读普及的社会形势,初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普遍缺乏,不利于学生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多元化策略的实施,以此实现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关键词:初中阶段;名著阅读;阅读兴趣;激发方法
        一、引言
        名著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结晶,蕴含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论述了人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更能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以此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也正是名著的这种阅读价值,才能使其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经久流传、历久弥新。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更能引领学生进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鉴于名著阅读对初中阶段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重视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并从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入手,逐渐的实现初中阶段学生名著阅读有效的增强,以此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激发的重要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在因素,能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名著之所以能经久流传,在于其自身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以及内在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这就使名著阅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晦涩性。只有学生对名著阅读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刻的思考与理解,实现名著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向,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但是名著阅读过程漫长、阅读难度大,学生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很难支撑学生进行持续的阅读。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初中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方法
        1.积极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在以往的初中名著阅读中,名著阅读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学生名著阅读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实现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首先,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进行名著阅读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能在教师对经典名著中名言警句的信手拈来,感受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应通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等名言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其能逐渐的产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适时适当的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的阅读书目,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名著阅读活动,实施有效的阅读监督、检查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实现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2.有效构建自主的名著阅读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为学生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身阅读自主性的发挥着得到培养。
        首先,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名著阅读书目的选择。在初中 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中,阅读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认知能力、自己感兴趣的名著作品进行阅读,以此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规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不同的学生在对名著进行阅读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于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阅读感受的分享与完善,使学生在自身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的增强中,对名著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3.结合学生兴趣点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在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主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对其进行名著阅读指导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以此实现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名著本身的趣味因素进行挖掘,以此进行学生名著阅读的趣味引导。如在学生进行《红楼梦》的阅读时,教师就可以从文中人物的姓名入手,如,宁荣两府四位小姐名字的谐音为“原应叹息”,预示着她们未来的命运,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名著内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引导问题,使学生能在对引导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对名著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曹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你看来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名著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考,以此实现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4.采取多元化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
        在初中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名著的阅读教学,其中摘录了很多经典名著的片段。因此,教师既应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此基础,通过多元化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的实施,来进行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对学生进行《智取生辰纲》一课的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通过细致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实施转移到对《水浒传》这一名著的阅读活动中,以此实现了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5.灵活巧妙的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不仅促进了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化与拓展,同时更为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名著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指导时,应灵活、巧妙的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此实现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后续的故事情节产生好奇心,以此实现了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6.有效开展名著阅读的评价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任务都是由计划——实施——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其中评价环节既是教学任务的终点同时也是另一项教学任务的起点,以此来推动教学过程的逐步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环节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结果、过程以及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树立学生名著阅读的自信心,实现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学生名著阅读意识的强化、名著自主阅读氛围的营造、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娜.引领名著阅读  品味经典魅力——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为例[J].考试周刊,2021(20):43-44.
[2]尹小云.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51-52.
[3]李志龙.激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探索[J].教育艺术,2020(03):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