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李海波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为今后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

李海波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为今后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意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202-01

        众所周知,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引动学生养成的关键能力。所谓的史料实证是指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搜集、辩证,通过再现历史真实,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不仅可以驱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实证方法验证历史问题,提升历史认知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一)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点,勾画教材知识的现象。教师通过精心搜集或者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搜集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时代感的史料,可以改变历史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对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全方面提升
        高中历史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高中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虽然能使高中学生将,高中历史教师所讲的知识全都背下来,但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思考。而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甄选、探索、收集史料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学到的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认知能力。
        (三)促使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意义
        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使史料实证素养,是学好历史的必要素养。因此,高中学生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非常重要。高中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素养后,才能提高对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史料搜集能使其快速掌握历史事件。不是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是真实、完整的,历史资料从一定角度去看,是不真实、不确定、不完整的,甚至会有篡改过的历史资料,这就需要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史料辨别能力和研究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此外,在高中学生将客观现实与史料想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责任感、价值观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任何工作的第一步,都是要从思想上进行重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也是如此。首先要求学校以及教师重视历史课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新课程历史教育改革要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加入日常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对历史科目的不重视也要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搜索史料、运用史料以及辨别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树立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要改变学生别动学习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日常的学习中和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养成能够自行搜索史料、分析史料、辨识史料以及解决历史问题,将史料实证意识变成一种行为习惯,融入日常的历史学习中。
        (二)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解读史料的兴趣,发挥史料证实的作用
        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问也是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然而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帮助高中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提问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双向促进的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注意问题的梯度方式,问题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防止问题过于简单而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例如在开展《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进行问题的提出。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鸦片战争是因何而起,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什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那些影响等等,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探究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主动的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实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提升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
        教师重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依托网络拓宽学生史料素材的搜集,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史料的运用能力,进而升华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分析和辨别可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准确认知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和判断。如西方八国联军在侵华后,为了掩盖其罪恶,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促进中国历史的发展。不同国家对历史发展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国家能承认自己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有的国家却肆意篡改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史料应用能力,使学生能依托史料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而形成客观的理解。
        结语:
        史料实证素养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是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品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而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证据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昌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解析[J].读写算,2021(14):27-28.
[2]吕涛宇,易谦柳.历史学科融合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5):105-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