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阿瓦古丽•奥斯曼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阿瓦古丽•奥斯曼
[导读] 探究既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继而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同时还应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素养。

阿瓦古丽•奥斯曼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小学  844205
【摘要】探究既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继而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同时还应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68-01

        引言:随着人类科学和技术知识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人类进步的源动力,而教育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根本,怎样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让人类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显得异常重要。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本文主要论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的目地主要在于开拓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学习。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背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教师对新科学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教育目前仍旧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状态下,对于探究性学习要求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法执行不到位。
        2、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观点得不到交流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加进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及评价。而现在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逐步加重探究性学习教育的课时,但是由于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太强,实践的交流主要变成了教师对学生理解的评价,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学习现状的改善方案
        1、重视探究性学习中的实践活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不可过于偏重学科中理论部分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应是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用已知的经验去进行活动课题研究。例如,组织一次科学课的户外科学探究活动, 首先要跟学生强调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最终交给教师的报告作业。很多探究活动其实书上也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让学生去进行这样的活动,是想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科学家探究自然的方法。其次,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团队的成员由学生自行组织,制定好目标与计划,分小组实验。所有的实验结果与结论以小组的形式统一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必定会因为不同的观念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对事物的不同理解与讨论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究原因,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同意识。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并不需要把学生的结论用定对错的方式来判断,因为每个结论都是学生探究和实践得出来的,他们在这个体验知识的活动中,有了自己去科学的理解、对大自然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用放大境观察树叶时,基于小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他们会对观察结果有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不管哪一种结论都是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结论的同时,再把真正的科学结论融入到课程中,这样到活动的最后,学生即体验了科学理论的来源的过程,又理解了科学知识的意义。
        2、用实验课增加学生互相的交流机会
        实验课教学在各个学科中都有用到,这个课程在大多数学校中都有开设,可以算是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浅尝,但是在以往的实验课中,由于教学条件及教学设施的局限性,一般只有教师及少数人能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实验用具,体验实验过程。为了深入探究性学习的目地,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应该更多的开设实验弄课程。在进行实验课程前,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 避免有的学生带着好玩的目地,缺乏良好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课中, 除了需要协作配合的实验课程外,学生可以单人一组进行实验。其次,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以免引起安全事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对不同的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意见冲突很大的结果,可以由教师指引在争议点再做一次实验,科学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相信这样的实验课没有学生是不感兴趣的。
        3、探究性学习和生活结合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意识,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一切科学成果都是根据人们质疑所展开,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融入科学探究环节,首要条件就是加强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挖掘科学探究机会与动手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4、营造学习情景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因为兴趣,而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学科学学习情景,就可以让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好奇心。教师要以小学生的思维和性格特点,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营造情景,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火车,用扮演的方式来还原题目中的信息等。这样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
        三、重视课外延伸,形成科学素养
        科学学习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应特别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的体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积极拓展科学教学的外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研究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使学生形成科学素养,保障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总之,探究性学习方式把单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理论的知识引导学生实践的行为,实践的行为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理念的理解。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索能力,用更合适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培养一代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回玲.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