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明党建与党建相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艾克拜尔•恰瓦尔
[导读]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了蓬勃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越发显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着重分析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讨论党的领导,党的表率,党风建设和加大领导力度等方面的内容,不断的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艾克拜尔•恰瓦尔   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  843000
【摘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了蓬勃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越发显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着重分析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讨论党的领导,党的表率,党风建设和加大领导力度等方面的内容,不断的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文明党;党建设;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82-01

        一、当前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1、当前形势下党建与精神文明融合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一化传播结构被打破,大众主体的话语权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各种社会舆论以“群体”为单位,而向偏激性与混杂性的方向发展,一旦有负面舆论在大众传媒环境中不断“放大”,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第二,主流传统媒体中的传统精神文明收视和使用率并不高,民众的信任度,依旧很大部分来自于对党建的信任。第三,目前,各种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部分媒体以低俗趣味社会敏感的内容来博眼球,削弱了主流媒体的社会新闻传播力,也影响了党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效力。
        2、当前形势下,党建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所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精神文明对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二是打造透明化党建工作机制为政府赢取公信力。我国公民具有知情权这一基本权利,这也是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的重要前提。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人民生活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新媒体对党建工作路线与实践进行传播,从根本上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也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和党建工作的效果。新媒体平台中曝光的各类贪腐等不良事件已经形成了党建工作的用危机。从本质上来说,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服务对象都是人民群众,打算透明化的党建工作机制,可以促进民众对党建路线充分了解,也能够有效的控制舆论导向为政府赢回公信力。



        二、当前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有效融合的策略
        1、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工作的相结合,要求各级党员和党组织都需要从事精神文明工作。基层党员结合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创造性地履行各方面职责和义务,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精神文明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党员以身作则,引导社会道德素质发展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好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履行道德规范,并加强廉政建设,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崇尚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自身价值体现,忠于人民、关心人民、爱护人民,深入群众,切实解决人民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恪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发展。
        其次,坚持与时俱进的思路,紧跟人民的轻重利益一成不变是进步的阻碍,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前提。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跟社会事态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的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也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来选择合理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只有真正的贴近人民生活,紧跟人民利益,才能够从根本上动员人们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们在开展各种创新建设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群众的需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从利益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够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关键措施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有效结合作为党建公开的一种新方式,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一是事先确立社会舆论预警机制,二是事中报道深度还原舆论事实,三是事后反馈全面公开处理信息。确立社会舆论预警机制,切实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客观规律。有效的把控社会舆论消息,防止负面事件影响力升级,最大的程度上减少重大事件发生后的损失。为了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工作进程中的问题,应该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舆论引导,积极宣传党建的方针政策,也应该积极推动主流媒体的正面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借助网络的力量培养更多的理性“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要跟进热点新闻,深度报道,引领网络环境向清静回归。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顺势而将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进行转移,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平息并不代表其影响力的消逝,一旦在民众群体当中响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声音,则会难以避免地触动人们的神经而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后续工程,推动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在精神文明的监督下,党建工作应该履行好相应的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防止各类不良事件影响力的扩大,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芳,在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结合,赤子(上中旬),2014年07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