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李玉寿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和素质能力成长的奠基时期,也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和养成的阶段。教师要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机,引导学生对事物和事件进行综合性的推理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让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带来强大助力。由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于是教师在教学指导当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做好全面的规划和任务的分解,不断巩固和完善学生的思辨能力。

李玉寿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和素质能力成长的奠基时期,也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和养成的阶段。教师要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机,引导学生对事物和事件进行综合性的推理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让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带来强大助力。由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于是教师在教学指导当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做好全面的规划和任务的分解,不断巩固和完善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4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学校运用独特的途径,合理取舍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将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大胆创新," 思辨教学 " 模式由此形成。" 思辨教学" 模式分为设定教学目标、预构、课堂导构和自构四个环节,即坚持生活德育论,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查学生学情,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发问,重视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由此,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其明辨是非、敢于质疑和思辨的品质,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下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问题,探究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 " 思辨教学 " 的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连。一般而言,教师都是以教科书为主来设置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来制定的,并没有补充和整合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导致出现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
        2缺乏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
        当前,课堂教学方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忽略了德育教学的质量。尽管现代教学设备都引进课堂,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利用现代设备。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组织有关实践活动也相对较少。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不新颖,学生对学习 " 道德与法治 " 课程兴趣不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 " 思辨教学 " 策略
        1有效挖掘利用教材,培养思辨能力
        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认知、引领学生把握正确学习方向的内容。教材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学的基础,通过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能够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根据这样的特征,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研究, 挖掘其中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思辨当中累积经验和掌握技巧,在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补充思辨方法。



        2开展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是一项充满趣味性、哲理性的课堂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趣味课堂活动,简易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向你学习》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关键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展示进行课本教学,比如: " 写一写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哪些优点是自己所不具备的 " 进而进行文章阅读,不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使得学生明白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使得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继而,启迪学生对自身缺点进行思考和修正。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养成教育。
        3 了解学情
        思辨教学模式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了解“学情”是教学的基础前提。以“玩得真开心”这节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余时间玩什么”的调查问卷,从而全面地了解“学情”,促使自身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具体在该问卷中,包含这样的几个问题“课余最常做什么?”“最想跟谁玩?”“父母和你一起玩的时间多么?”,而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课余最常做什么?”这一选项中,有70% 的学生的回答选型为“看电视或玩手机”,但在“最想跟谁玩?”的选型中,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答案并不是电子产品,而是“父母和同学伙伴”,这样的调查结果表示,现下小学生的内心是比较孤独的,所以常用电子产品来排遣,他们并不是真地沉迷电子产品而是没有机会和父母或同伴一起玩。了解到这样的学情,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环节,走进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真实的想法。在实际的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引入“百变纸盒”的活动,向学生介绍玩纸盒的新方式,使用手中的空纸盒,制作实用的书架,通过这样的书架,使得书桌变得井井有序。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和学生一起共同开展制作活动。
        在具体的制作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共同搜集空纸盒,讨论制作什么风格的书架,采取什么样的制作方式,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开展相应的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制作后,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分享作品中蕴藏的意义。
        4 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应当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的工作。第一,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制订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讲解完成之后,根据学生思辨的积极性以及发表的观点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教师通过评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将此作为下节课优化课堂的主要依据。第二,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与其他教师就教学活动展开交流、互动,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 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作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例如, 在讲解 " 做最好的自己 " 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真思考与辨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两人一组,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使学生意识到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的道理。
        总之,思辨能力的提升,是帮助学生选择并确立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开展以上等几个方面策略,从中提取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理性辨析的思辨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和热点性问题,引导讨论、碰撞、辨析,养成思辨自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J]. 名师在线, 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