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付强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内容就是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付强   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化龙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内容就是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讨论”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76-01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不能很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采用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直接能够做到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教师的辅导之下,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讨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待阅读不会有恐惧心理,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
        一、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1、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处于被动阶段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答案,最后教师再集体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也是比较无聊的,它会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运用,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2、教师教学的过程比较严格,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但是也有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从而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这样无形中会给学生增加压力,会使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教师总是会有一种害怕的心理,如果一直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排斥的心理,甚至还会出现不喜欢语文,想要放弃语文的想法。
        二、“讨论”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由于害怕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敢主动的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阅读也是教师要求去读,比较被动,因此导致课堂的活跃度不是特别理想,死气沉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
        对于这样的情况,“讨论”教学法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优点。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推选出本组的小组长,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给学生安排任务,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还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不再害怕,勇敢地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运用“讨论”教学法
        1、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总是教师“灌输式”的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记一些重要内容,这样的课堂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中的魅力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讲授内容之前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小视频,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刚才视频中的人物特征,以及教师布置的任务,讨论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经历让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之后,可以在班里巡视,然后根据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成果,采用鼓励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勇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讨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清晰,深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3、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的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遵守纪律,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比较严格的教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态度会导致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会由于害怕而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教师和学生培养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时间久了,学生慢慢就会由不敢回答而变成不愿意回答,甚至也不愿意阅读和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不上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跟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阅读教学的时候采用鼓励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就会让学生对阅读更有信心,更愿意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想要学生能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喜欢的内容不同,就会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如果可以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讨论”教学法,就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一些好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地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和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可以对教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变得更高。
参考文献:
[1]陈明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的相关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231.
[2]吴平平.自主讨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1):17.
[3]毕长征.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学习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2):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