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娜
利川市忠路镇小河初级中学 445400
摘要:英语是现阶段初中的主课程之一,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语言学科,但是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将重心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导致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偏低,这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学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英语;教学核心
如何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长期去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良好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精心雕琢,在教学当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要吃透新课改的理论,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逐渐创造出一套适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新形势之下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人们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搜索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但网络中的英语知识鱼龙混杂,真与假并存,初中生普遍缺乏判断能力,因此就会给初中生带来一些困惑。此外,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行课程改革,教师要应付各种教改工作,因此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教学压力,很多教师对于教改的新理论并没有吃透,就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导致英语教学出现严重的偏差。
总之,在新形势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多的,一些关于社会性和体制性的问题英语教学人员也无法改变,因此应当将关注点集中在英语教师自身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上。那么在新形势之下如何做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呢?
二、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核心探索
(一)加强对综合知识的渗透
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当和初中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要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以此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又以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将综合知识与英语教学进行结合,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目前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改革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小有成效,且这项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发价值,但是在综合知识渗透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水平,注意量和度的把握,内容上浅尝而止即可,避免内容过深,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
(二)教师要转移备课中心
初中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将重点都放在了教材中语言点方面,但却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其他实际情况,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就难以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备课中心进行转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关注,学校行政层面也应当将学习动机研究作为教师备案的硬性任务,这样教师才能够投入到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当中,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电脑网络搜索英语学习资源已经成为现阶段广受教师和学生青睐的一种信息获取方式,这也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途径。英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网络信息检索技术获取英语知识,之后再选择一些比较符合初中生认知生活实际的文化知识和语言,将其布置成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和课堂讨论完成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而通过课堂讨论,还可以使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共享,使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得到进步。
(四)教改理论应用中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很多教师对于教改理论并没有吃透,或者是在教学中没有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改任务,才偶尔关注一些教改理论,而这对于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改理论的研究,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教改理论,并将其与实际教学进行结合,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班级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层面也应当加强相关调研工作,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英语教师能够将教改理论和实际的英语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之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挑战。而想要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责任感,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与对策来进行英语教学,学校行政管理层面也要做好对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教师一起帮助中学英语教学走出新形势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红燕.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混合教学的实践探究[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11(2):54-55.
[2]毕佳.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614-615.
[3]唐娟.新形势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升策略剖析[J]. 中外交流,2020,27(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