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李晓琴
[导读] 目前,中小学教育在不断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晓琴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1100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育在不断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个学校大力重视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合唱教学,通过多声部合唱,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达到教学目标。可是,在当前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在教学的有效性上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致使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鉴于此,本文通过如何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针对性研究,但愿可以加强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
        
        作为多声部合唱,音乐合唱的形式不同于其他音乐。合唱要求学生具备掌握音乐旋律和节奏,还要具有和声、复调等特殊乐感,正因如此,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充满了特殊性。目前,不仅在教育行业重视音乐合唱教学,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也会经常举行合唱比赛,以此来体现企业文化和员工团结合作精神。在教学音乐课堂上,合唱是一种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不仅能够唤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合唱协作过程中展现学生的表现力。学会互相包容、互相合作,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所以,学校要重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一、合唱的含义与特点
        通常情况下,小学音乐合唱的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将声音进行完美配合,所以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把学生的声音配合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学重点,只有做好这一点,才可以通过合唱让歌唱者和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前,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来看,让学生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声音和谐度。
        通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在合唱时,学生一定要把音色做到精准、和谐且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唱曲目的音乐效果。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引导学生对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在合唱时很好地运用到这些理论知识。尤其是关于音准的相关知识,教师要让学生重视起来,明确自己在合唱时充当的角色,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增强学生的音准训练,保证合唱曲目的音色的和谐与统一。其次,教师要将乐理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普及。除此之外,合唱教学实际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把乐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传播,这是每个音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合唱教学作为音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向学生讲解必须掌握的乐理基础知识,比如有哪些音乐名家,还包括演唱时的呼吸技巧、如何发生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教学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经过对合唱教学的分析结果可知,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精准地把握气息和音准,在合唱时与不同声部间进行完美配合,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快速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可是,纵观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状况,大部分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举个例子,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音符、节拍等乐理常识时,通常都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口头讲解,或是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曲目,这种枯燥的教学只会打击学生学习能动性,同时还无法牢记知识点。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通常是让学生反复地听合唱曲目,并对各个声部进行安排分配,而并不能做到针对每个声部的发生以及产生的问题加以纠正、指导,降低了合唱教学中的有效性。
        三、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水平
        (一)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仍然将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学生只是参与者,体现出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与教育体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若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分配工作,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作为课堂主导者,教师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合唱时,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对演唱技巧更好地掌握。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
        现在的小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化的缺点,教师要加入多样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特征、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结合,有效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具体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利用好音乐辅助器材,将其作为重要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还可以唤发出学习积极性。(2)构建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在运用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时,除了音乐辅助器材外,还可以创建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曲目的音乐背景,将合唱进行完美地诠释。
        四、结束语
当下,鉴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有效性相比较下较低,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更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鉴于此,教师要将合唱教学真正重视起来,培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合唱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教师除了运用音乐辅助器材和构建音乐情境教学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和学习需求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锦.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音乐,2015(23):41-42.
        [2]陈晓晓. 合唱基础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 北方音乐,2019,39(18):222+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