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绍兴市柯桥区豫才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忘记屈辱的历史是可悲的,不爱自己的国家是可恨的。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机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地位却略显尴尬,或者说是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的对象。如今的学校,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却很少会教育学生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有什么信仰,应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一生。“教书育人”,这伟大的职业,当下的中国学校很多都只承担了一部分,把一切精力用在教书上,却忽略了学校在育人上才会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如果采访当下的中小学生,问及他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恐怕很多都会表示自己将来要做演员,要做歌手,要当明星,很少会说要当科学家,要当教师。然而,真正支撑一个国家强大的却是科技。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如今的“神州”,“天问”,“辽宁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港珠澳大桥”。这一桩桩,一项项,哪一个不是科技人员在背后隐姓埋名,默默付出。他们或许一生都不会为国人所知,他们或许一生都不会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有信仰,他们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终身的精神,他们深深地爱着中国。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爱国主义
纵观当今中国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极其缺乏,中小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往往会设置一定数量的德育课。然而,从结果来看,这些德育课的教育形同虚设,丝毫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曾对自己任教的高一学生做过调研,当时的调查报告选取了十首耳熟能详的红歌,让学生进行选择,然而,最终的结果显示,能够有听过这些歌曲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是能够歌唱这些歌曲以及了解这些歌曲背后的创作历史。这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往往更加关注流量以及盈利,他们推送给青少年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当下流行的,然而,这些东西会对青少年产生何种影响仍旧有待商榷,或许,其产生的结果,是与国家期望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其次,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应试教育的现象仍旧非常普遍。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只有学习,学习所有需要考试的科目,而育人的环节,就被学生和学校双双冷落在一旁。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自身的授课过程中,应该言传身教,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认为众多的音乐教师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自身的音乐教学当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同学们在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升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一步在青少年的当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初中生处于懵懂期,对周遭的一切都只是感受到新奇,会不加甄别地去模仿学习,这就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带领他们形成有效甄别的观念,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高中生处于人生的迷惘期,更加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来带领这些即将成人的孩子们走出迷惘,在理想信念的构建阶段就养成他们热爱祖国,顽强奋斗的精神,坚定其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努力终身。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也通过一些方式期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高中执教近10年,高中音乐教材一直沿用人音版的教材。直到去年9月起,高中音乐实行新教材。新教材中,中国音乐的篇幅大幅增加,内容大量增多。因此,从去年9月起,笔者就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研究新教材的变动内容,同时根据任教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的安排,决定在高一年级中增大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在高一第一学期通过专题模块的形式陆续学习了:中国民歌、中国器乐、中国戏曲等方面的多项内容,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中国民歌的模块,进一步开展了西北民歌以及南方民歌等地方特色歌曲的学生,让学生学习领略了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第一学期对学生做的各种关于中国音乐的铺垫,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间节点,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展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的音乐教学。本学期笔者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及发展的峥嵘岁月中诞生出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了音乐公开课——《歌声中的党史》系列公开课,将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走来的,为国为民的历史通过课堂的方式,浓缩展示给学生们,向学生诉说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在此,笔者简要讲述一下《歌声中的党史》系列公开课的首课,该课内容主要结合新教材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展开,表达了中央红军通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成为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党史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当中,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接下来的《歌声中的党史》系列仍在紧张的备课当中,即将通过接下来的音乐课堂进行展示。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通过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够有效展开的,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中国音乐作为青少年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有极其便捷的传播渠道,也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巨大受众群体。既然如此,就要尽可能地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起来。国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要积极配合,更加主动地推动红色歌曲的传播,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到红色歌曲的熏陶。此外,学校要成为培养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高中生毕竟还不够成熟,容易被当前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带偏,对祖国产生叛逆心理,特别是某些有心人故意散播的各种负面信息等。
国家更加注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音乐也作为最基础、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融入到我们的音乐教材当中。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一大批同笔者一样,工作在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努力学习备课,掌握音乐教材更新的内涵,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并将其在学生当中不断散播,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底发芽,成长。要切实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在学校学到书面知识,更能够通过学校教育,得到人格的培育,信仰的形成,理想的坚定。
新时代的中国教育环境下,笔者在音乐教师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新一代的祖国青年发自心底地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