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本斐
济南市育贤小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深度的挖掘。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深度教学
引言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必须做出转变,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调整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通常只是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在小学美术学习方面的天赋也各不一样,设置教学目标时,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使用“必须达到”“一定实现”等概括性的词语,没有将目标进行具体量化,这就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目标指引,不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功能,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在生活中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关注课本知识讲解,很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小学美术教材是经由专家审批正式出版发行而来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但是有限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前翻阅课本,等到教师讲解时,学生已经丧失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没有提出严格要求
美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美术属于艺术一类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从而发现更多的美。其实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放松,学生可以陶冶在美术的世界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美术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也并没有要求说学生所达到的技术有多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颗认真的心。对于普遍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懒散,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生要沉浸其中来发挥自己的能力,认真地学习。不能够由于美术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内就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懈怠心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教师在学生的美术课上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小学美术深度教学方式策略
(一)问题导学策略
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整理,用问题来引导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的进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比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的《冷色和暖色》一课中,笔者在学生发现了冷暖色的特点之后引导他们欣赏了画家凡·高先生在不同时期的画作,介绍凡·高的生平,然后向学生提问:“他的这些画作颜色代表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学生发现了画作中的颜色可以表现作者的情绪,启发他们感知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注重问题的反思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容易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提问的过程中比起“是什么”这样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记忆过程的问题,教师可以多提问“为什么”这样相对具有高阶思维的问题,在思考“为什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和整合。
(二)开展美术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小学生美术探究、讨论的必要前提。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美术课堂的认知,提升对美术作品、美术创作的认识。以《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为例,教学的重点是实现图片与文字的结合,需要学生在图片理解基础上写出绘画日记,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任务,如教师先放一种玻璃碎了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声音画出一幅画,每个小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不同的图片,学生设计出图片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字的处理,教师要展示横式、竖式、中间等文字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图片中文字布局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独立用文字描述图片并在图片中进行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和文字的认知有着独到的见解,会设计出不同的文字布局格式和内容,而在文字与图片对照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图片与文字对应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图片与文字在设计上的特点和不同,体现了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价值。
(三)创设多媒体情景,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信息时代会有很多教学视频值得我们观看,所以我们要从中挑选最适合学生的一些美术视频资源,共同辅助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门学科。其实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生接触美术这门课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可能在小学生看来,这些内容非常的枯燥,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多媒体情景,让学生自主地融入课本教材当中,通过多媒体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感受到本章课时的重点,再加上这些影视视频一般而言有很强的感染能力,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三原色”这堂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上搜寻的图片资源或者视频素材,通过画面和视觉的冲击,让学生感同身受三原色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尽管当下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宽度非常有限,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样在另一个角度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美术。
结束语
在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之路上有两只手,一只看得见的手是美术的作品表现,这是有具体实物的,具有外显性;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是审美判断、创意想象、文化理解等学生思维方面的变化,这些内容是看不见的,具有内隐性。教师只有运用各种策略将这两只手同时牵住,才能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长期充分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白丽.让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王诗雅.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赵红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2019
[4]卞锦芳.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A].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20
[5]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